第261章(2 / 2)

瞧,那虾饺皮薄得透光,映着里头粉色的虾仁,捏得像个钱袋子,倒是好看又吉利。谢祁咬破皮儿,鲜汁溅在?舌尖,蘸蘸醋,混着陈醋的酸香,好吃得他一时都忘了言语。

再一尝,皮糯叽叽的,蒸得刚刚好,猪肉馅调得很细,咬开?能看到满满的大颗虾肉,谢祁还算了算,一颗起码裹了三颗大虾仁。细细品来,虾肉新鲜紧实弹牙,一口下去?那种?鲜甜令人吃惊,谢祁还吃出了笋丁的脆,从皮到馅口感是层层递进的。

“还有加了瑶柱的,味道会更鲜一些。”沈渺其?实做了两种?馅。

谢祁又尝了另一个,果然更鲜甜,但?其?实不加瑶柱也够了。两人又试了试半凉的时候吃起来如?何,他温柔耐心地和沈渺讨论并给出了意见,就他而言,不太喜欢瑶柱的味道。半凉了有些腥。

沈渺还是挺相信他这个大宋土著的意见的,两人讨论,决定只用猪肉笋丁虾馅成本?低些,制作快。

沈渺自己也吃了一个。她以前就很喜欢虾饺,每回去?早茶必点,现在?吃自己做的,虽然等了两年才复刻出来这味道,但?一切都值得,的确是很好吃。

她和谢祁一人吃了六个虾饺,其?他的又让福兴、唐二和阿桃等人也试了试,获得了一致好评。

如?今福兴和阿桃专门在?老汤饼铺子这里做烤鸭,另外雇了一个人刀工好的来片鸭子,唐二则跟她一起去?沈记酒家管理后厨。

所以她跟唐二吩咐了今日闭店后把新店那几个擅长做面食的徒弟叫来,她教他们做虾饺,便一身轻松了。

之后她翻出自己今儿的日程本?,下午还要去?梅三娘那儿试新茶,如?今酒家里供应的大部分茶,茶饮配方都出自梅三娘,也有一些是沈渺从后世早茶楼里移花接木过?来的。

夏日到了,沈渺想将菊花茶和罗汉果红茶也添到茶楼里。

大宋其?实是没有红茶的,但?沈渺想要,沈渺得到原本?圆润得似个粉蒸肉团子的梅三娘为了发酵出红茶来瘦了整整十五斤,倒显出几分婀娜的仕女风韵了若是忽略她脸上被沈渺折腾出来的淡淡死感的话。

沈渺当时见她瘦得腰线都出来了,也有些愧疚,便上前给她捏肩捶背,讨好地笑着劝她:“慢慢来么,弄不出来便罢了。”

被梅三娘回头狠狠瞪了一眼:“要做那劳什子红茶的是你,如?今说?不做的也是你,我都废了那么多功夫了,非做出来不可!”

今日便是第十二次试茶。

但?红茶还是被梅三娘死磕了出来。她的茶寮跟着一跃成了汴京城里有名的大茶馆,去?年她也盘下了一间大铺子,专卖沈渺试喝后还不满意的那些红茶,竟也十分畅销红茶高香回甘,沸水快冲下去?,汤水红玛瑙似的,如?今也成了宋人极喜爱的一道新茶。

虽总会因沈渺稀奇古怪的要求而抓狂,但?她也算乐在?其?中。

前阵子听沈渺说?福建路桐木关的茶用来做红茶最好,她年初刚过?完年便将丈夫踹上了漕船,让他先坐船到明?州,再搭海船去?泉州,最后还要转陆路进茶山。千里迢迢,风波难测,她丈夫扒拉着船缘哭成了泪人,她十分动容,微笑挥手道:“好郎君,快去?快回,但?若是没寻着茶,倒也不急着回来。”

听得她那郎君哭得更大声了。

小本?上记着她和梅三娘约在?午时三刻,之后还要去?巡鸭场巡店。

默默合上了自己那本?子,她便如?此十分平常地转到老桂树下。这树下摆了一张谢祁画画专用的桌子,夏日里屋子闷热,他便喜欢在?树下浓荫里画画,院子里又有穿堂风,吹过?来舒适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