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马家那边,马兴业上头有三个姐姐,都嫁的远,而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丁,因而每年初一的时候,马卫锦的三个姑姑都会拖家带口的到他家去拜年,忙得很。

而初二,马婶儿和杜氏都要回娘家,也没空,所以,他们打算等初三再去给马婶儿家拜年。

一觉起来已经是晌午了。

初一是不能动刀针线,新年第一天就见血光不吉利。

顾柳下了盆饺子当午饭。

下午依旧没什么事儿做,两人便照旧在炕上喝茶聊天,还逗起了狗崽玩儿。

狗崽毕竟还小,昨个儿村里响鞭炮爆竹的动静太大它有点怕,加上风雪也大,它就待在堂屋里一晚上没怎么出来,直到这会子没人放炮了才出来溜达一会。

大雪已经停了,各家各户的门前都散落着不少红色的炮仗屑,在一片银白之中显得格外显眼。

今天也不能打扫家里,讲究要留住家里的财气,所以顾柳也没去管他。

反倒是狗崽见到一地红红火火的,凑上前用鼻子闻了闻。

炮仗响完那么久,硝烟味早散的差不多了,狗崽用鼻子顶了顶觉得没意思,便甩着脑袋走了。

两个人在院里陪狗崽玩了一会沙包。

顾柳又给狗崽缝了一个新的沙包,原先那个早就让它给咬烂了,新做的这个它也喜欢。

圆滚滚的身子在雪地里跑来跑去,留下一地爪印,狗耳朵不时抖一抖,雪地有点滑,狗崽跳起来追沙包有时候还会打滑摔一跤,雪沫飞溅。

好在它如今被养的肥了不少,摔一跤也不疼,爬起来继续去咬沙包,玩的不亦乐乎。

两人还在雪地里又堆了个雪人玩儿。

晚饭依旧是下饺子。

大年初一就在这样的悠闲中过去了。

年初二是迎婿日。

从大早起来便见村里家家户户的妇人、夫郎们挎着篮子,领丈夫和孩子回娘家去了。

这带回娘家的节礼象征着自己在夫家的地位和日子过得咋样,要是备的太轻了可是要让娘家的兄嫂们看笑话的,于是,这提回家的礼自然都尽量往重了备。

鸡、蛋、肉、糖……等等把篮子塞的满满的,大家脸上都扬着笑。

顾家那边,朱氏今天也要带着顾良回镇上的娘家。

李玉梅和朱氏关于家里掌钱的事儿具体怎么吵的没人知道,外人只知道李玉梅最后到底还是没有争过朱氏,如今顾家的钱财都在朱氏手上管着。

于是,在年节这样的日子里,朱氏带回娘家的礼自然也是备的厚厚的。

因着东西太多了,朱氏还专程雇了辆牛车。

旁人打他家门口过,便见朱氏把鸡鸭、肉、蛋、米面,糕点糖果之类的一件一件往牛车上搬,甚至还有两匹上好的布。

朱氏脸上挂着轻快的笑,见了人还和他们打招呼。

于是村里人便也和他们招呼了一声。

转过头,等两人坐着牛车走了,其他人这才咋舌议论起来。

“这镇上嫁来的姑娘就是不一样啊,没见过这么往娘家搬东西,这顾家还不都叫她给搬空了?”

“就是,以前李玉梅回娘家都不见她这个阵势。嗐,不过这李玉梅也是奇怪,竟然也不和她吵。”

“怎么没吵?这昨天才闹到深夜呢,在家又哭又叫的,今早起来又闹了一通,那个动静哟,大过年的也不让人安生。”

“啥?大过年的还吵呢,真作孽呦,这顾良也不帮帮他娘?”

“帮啥帮呀,你没看方才顾良屁颠屁颠一脸高兴的跟在他媳妇儿的后头拎东西呢,如今顾良一颗心早就被朱氏拢的牢牢的,哪儿还记得他娘是谁哟。”

几人正说着呢,便见李玉梅也提着篮子从家里出来了,于是纷纷噤了声。

这段时间李玉梅少出来走动,众人也没怎么看见她,如今这么一见,只见她佝偻着个背,一双眼睛熬的通红,两边的鬓发也白了不少,看起来比之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