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去沈相病缺的难弊。虽然常说众说纷纭,但考课一职能扩大众议,尤其是素来以严正著称的御史台从旁监察,更能服众。至于是不是由太子殿下负责此事……陛下,门下省即便如今是旁人领衔,臣的奏章也不过是改个称谓罢了。”

皇帝希望朝堂年轻化,都由他所临朝期间高中的年轻官吏渐渐染指权柄,这便是他对此次考课铨选最大的期许,卓思衡抓住这一点,让皇帝明白,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来提升这些官吏远远没有任何说服力,必须得多管齐下,才能将真正他期待的人选提拔到位。不然自己一个左选皇帝一个上选,倒是人都选上来了,万一因此遭到非议,岂不得不偿失?既然要做,那就将事情做得漂亮些,仿佛是大家一致研究决定的结果,到时候如何反对?

皇帝不会不明白个中用意,他只是看到太子二字就担忧分权太过而已。

但权衡利弊后他当然会明白卓思衡的用心究竟在何处。

卓思衡并不是第一次拿利益来诱导人了,屡试不爽后愈发觉得这个招数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可堪一用,只是他又到世间行了一圈后,归来再为自己总结了不少经验,配合他如今的官职,言语也不一味迂回恭谦,否则皇帝将他带入吏部侍郎又兼了尚书这一职权,难免会觉他掌权便开始曲意逢迎,带了轻视之意。

故而不能一味示弱,强弱得当才是此时在皇帝面前言辞风格的上选。

于是强的部分说完,该说弱的了。

“陛下也当宽宥一下您新晋的吏部侍郎吧……眼下沈相不能理务,旁人眼里臣一人擅专如此大事,岂不让人以为只手遮天?加之故去和吏部的恩怨……不瞒陛下,臣初往吏部,那些属下见了臣就仿佛见了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