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5 / 6)

也没多少男生用它来指导实践了。

电脑虽然很早就进入了校园,但是真正大规模进入大学宿舍,恐怕还是从七十年代生人上大学那会儿开始。

一开始买电脑当然是说要迅速掌握这种必要的高科技工具,但当时的盗版还在孕育成长,软件也好,游戏也好,都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交易也没有那么公开,更没有普及网络。于是这种近万元的高科技工具主要被用来播放盗版VCD。

当时盗版VCD只能去附近的音像店租赁,那时的音像店很牛气,不光收押金还要抵押证件。学生证还不行,一定要身份证或是驾照。要是租所谓的“大片”还得提前预约,而且基本上租回来的大片都被无碟不读的国产VCD机狂虐过无数回了。千辛万苦租回来的碟片,光驱使出吃奶的劲放完版权申明后,电脑就开始花屏或是直接死机,也是常有的事。VCD碟片通常是两张,只有一张能看也是司空见惯。你还不能拿回去找老板换,要是实在忍受不了满宿舍人期待的眼光,壮着胆子回去找老板理论,多半音像店的老板会假模假式地掏出一块绒布,小心地抽出一张你退还来的碟片,假惺惺地边擦边说:“你们这些学生就喜欢拿电脑看碟,光驱那玩意最毁盘了。你看这些划痕,我还怎么租呀?”你要忍住其实是他这成本不到一元每张的劣质盗版碟在虐待你心爱的万元电脑最敏感部位的合理想法,低声下气向他解释,并婉转地表达你要换片的意向。

宿舍回忆录(2)

当然,正是租片的这种难度使得你在租了个好片-无论是内容还是碟片质量上-之后,在同学们面前有很大的成就感。

宿舍里用电脑看片,当时是个大事件。要是碰巧租到了个能放得出来的三级VCD,半层楼的男生都会想办法看上一眼,门框上都会趴着人。那年月,写真集都是以人体艺术的高尚名字限量出版,也没有那么多年轻美貌的女子争先恐后暴露自己的身体,女优的说法更是闻所未闻,所以在宿舍里踏踏实实看个港台三级片,是大部分男生的终极愿望。

70年代生人上大学的时候,国家慢慢富起来,住宿条件也慢慢好起来。由一开始的宿舍停电熄灯点蜡烛,到后来的夜夜笙歌联网打游戏。大学四年宿舍的变化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的惊人。

早些时候我们这些校友集体联网对战学弟们,猛然回忆起大一点蜡烛度日的情景,恍若隔世,看着现在的住宿条件,感觉自己当时好像在过着山顶洞人的日子。这种巨大的跨度造成的差异会使我们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表达的欲望。每每和低年级的朋友说起:“当年停电,我们点蜡……”,低年级的朋友便会不耐烦地打断:“我们现在也熄了灯点蜡……”表示对我们倚老卖老的反感。然而,当年我们点蜡纯粹是为了照明,而现在这些小孩点蜡纯粹是为了搞虐待。与他们相比,我们这些人相当的保守,宿舍的生活也显得枯燥而无味。可是,我们这一步步地走来,清楚地看到技术对校园生活的巨大改变,看到该抛弃的和不该抛弃的都被无情地甩到时代的后面,心中既欣慰又留恋。对那一段宿舍生活的记忆,不仅挥之不去,竟还有些愈加怀念了。

怀念笔友时代

随着互联网的袭来,交友又有了新形式-网友,只要轻轻一击,相隔无论近在咫尺还是远隔天涯,都可随时聊起,甚至可以视频谋面,可谓天涯一线牵。可我,还是有些怀念当初与笔友交往的日子。

最初交笔友是初二时。那时故乡有一市级的报纸,自己对写作十分喜爱,见到那名叫《春潮》的报便爱惜得不得了,对于文章的作者油然生出敬意来。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期专版刊登了一些高中生的诗,还附有作者的照片。于是满怀兴致地选了一位写信过去,介绍了自己,又讲了些希望成为朋友之类的话。不久后,便收到了她的回信,满心雀跃。她那时高一,我初二,一来二去的书信往来,要讲的话很多,每次总是好几页的长度,话语投机,相互鼓励,解难答疑,多半是她为我,因为她比我大。

之后,我也断断续续地开始在报上发表文章,她的名字也是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