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3 / 5)

,耳中塞一副耳机,嘴里哼唱着《睡在上铺的兄弟》或《恋爱像一杯水》。因为专业的关系,我们也听英文歌曲,长盛不衰的《加州旅馆》、《鹰之歌》、《昨日重现》是必唱歌曲,流行一点的有吉百利合唱组合的《秋日颂歌》、《僵尸》等等。

犹在耳边的流行歌曲(2)

毕业后到现在的几年,放眼望去,流行乐坛可谓是百花齐放,流派纷呈,各式各样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歌曲。哀怨派的可以唱《伤痕》,豪放派的可以唱《青藏高原》,小资派有无数王菲的歌曲可选,80年代的新生代追各个小天王,小天后已经快忙不过来。周杰伦的某些歌曲在我看来,不仅曲调美,歌词营造出的意境也美,比如《东风破》,但其他一些说唱的歌曲,在我已经有些过时的头脑里,就很容易被搅糊涂。现在流行歌曲的载体也比以前丰富太多,电视、网络、手机……单放机成了古董,CD也已是昨日黄花,我买了MP3后不久,就意识到自己过了时-因为MP4紧随其后就上了市。现在我准备按兵不动,谁知道MP5会不会马上出来呢??

现在因为工作的关系,有时候也需要陪客户,卡拉OK现在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托社会进步的福,现在歌词记不全,调子唱不准,嗓子像破锣已经完全不是问题,MTV的字幕和优良的音响效果会替你做完美的掩饰。上个月和一个同是70年代生人的客户唱歌,出于怀旧的目的,合唱了一首“射雕”的主题歌《铁血丹心》,居然发现整首歌唱下来,可以完全不看字幕,不由惊叹自己年少时的记忆,也顺便在喧闹的音乐声中,悼念了一会自己那颗已经远去的、曾经像歌声一样激昂飞扬的少年之心。

青春诗篇的记忆

生于70年代的人肯定不会忘记这样一个人,汪国真。他曾经创造了中国新诗诗集出版发行的销量之最,至今无人能及(从今往后也不大可能有人能够达到)。在行家眼里,汪国真的诗肤浅做作,简直不值一提,但是,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平白的诗句却编织了一代人共同的青春梦想,更吸引和激励了无数热爱文学的青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诗歌的怀抱,这种影响,从大学校园里雨后春笋般的诗歌社团中一览无余。当然,汪国真并不是白衣胜雪的诗人年代的真正缔造者,但至少他让曾经高不可攀的诗歌变得平易近人,无论是对爱情、友情、亲情的抒发,还是励志、上进的主题,都直接打动了当时青年人的心,这种普遍性的共鸣,是很少有诗人可以达到的。

我不知道汪国真当时在大城市的风靡程度怎样,只是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汪国真诗集一到我们那里的新华书店就马上卖光,真是洛阳纸贵。那时我正在读初中,那是一个中国内地典型的县城中学,有长满荒草的大操场,建于各个年代的建筑外墙上还依稀残留着文革时代的标语,衣着朴素的学子大都来自农村。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初中恐怕是最后一段读书生涯,但依然无法阻挡青春的热情,朗朗的笑声洒落在校园各处,大家或歌或舞,简单而又直接地在各种文体活动中释放着青春的活力。直到有一天,一位高年级的师姐在一次联欢会上朗诵了一首《我微笑着走向生活》,从此,汪国真走进了我们的世界。“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一句句滚烫的诗句点燃了我们原本就滚烫的胸怀。

此后的我们就如同现在的粉丝一样,近乎疯狂地阅读和模仿汪国真的诗,几乎所有的女生都拥有一本汪国真诗集的手抄本,要知道,一本书的价格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讲,可能就是半个月的生活费。几乎所有的男生都会背一首以上的汪国真的诗,要知道,那时,吟一首诗远比现在唱一首歌更容易吸引女生的眼球。在那个时候,如果哪个男生送了一本汪国真的诗集给女生,这就宣告了一段恋情的开始,而这本诗集无疑就是一件定情信物。我们的青春就是在这样一种狂热的气氛中激荡蔓延,而时间还是一如既往的流逝,毕业让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最后的疯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