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4 / 5)

在全班每一位同学的留言簿上都写下了一首诗,而带来的后果就是高中毕业时,我拿到留言簿就头晕,而只能以签名代之。我还记得,毕业晚会结束后,全班同学都没有离去,打碎了教室的玻璃,在空旷的草地上点燃了课本,一遍又一遍朗诵《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

都在意料中。

虽然如今,我们都已经在不同的人生路上渐行渐远,生活让我们变得实际,让我们负担沉重,但是,只要有诗,有梦,有过这曾经火一般的青春和回忆,我们就依旧热爱生命,我们的心中仍有激情。

我的武侠情结(1)

我不知道,像我们这么大的一拨人,会有几个在少年时期没有读过武侠小说,没有做过武侠梦的。我本人一向对武侠小说的出现心存感激,因为的的确确可以被认可的,我对小说的热爱是被武侠小说引导的,或者说,正是这批当年被老师们认定为大毒草一样的武侠小说,给我的文学教育启了蒙。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70年代人,我正与千千万万的同龄人一样,是在武侠小说的熏陶中长大的。它们对于我们的意义,正如日本漫画对80年代的孩子,电脑游戏对90年代的孩子的影响一样重大。

我看武侠小说的历史,算来也该有二十来年,差不多占去生命的四分之三。80年代初,刚读小学二年级,还在用铅笔头写看图说话的日子,我就开始窥视哥哥带回来的大部头。其时他正当十多岁,满心满眼的刀光剑影布衣长衫,狂热地提着竹竿和隔壁恶犬狂练打狗棒法;每隔几天包里的书一换,做孜孜不倦状,其实内心计划吸取各家之长在心里演习着一人一剑闯江湖。对于我这样太过早熟聪慧而且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汲取新知识的人来讲,他包里的书在换之前,我一般都已经大致地翻过一遍,这么一来二去,阴差阳错培养了我家另一个武侠爱好者。

印象中那时候读的书极杂,有后来被视作经典的金庸古龙梁羽生,也有不入流的鬼谷子陈青云柳残阳。确实,有的书如果拿到现在来看,可能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但即便是这些杂七杂八,对于一个小学生,已经是足够大快朵颐地兴奋好几天了。我们兄弟两个对武侠小说的痴迷,让我当教师的老爹很是恼怒了好几年。不过最终他亦在我们的影响下沦为一铁杆金迷,也足以彰显武侠小说的深远影响。那时,老师们对于武侠小说的存在并泛滥早已达到深恶痛绝的地步,对于在学生手中流传的小说围追堵截,翻书洞、搜书包,极尽不能。所以,我清晰记得,那时候读到的武侠小说基本上都是封面被扯掉,并被包上一本语文或者数学的封皮,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文学版。

本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爹言传身教之下,我也是有过一年级开始读红楼二年级读完整套《水浒》的骄人成就的,可是无奈宝哥哥林妹妹总赶不上蓉儿和她的靖哥哥轻松快意,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玩的那套花活对于一个儿童来讲,也不如江湖恩仇更有诱惑力,哪怕鬼谷子陈青云之类,也是一团豪爽侠义,在一个孩子眼里,纯童话色彩的武侠小说,总是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当时就在家长和老师围追堵截的恶劣环境中,这么一小本一小本地坚持,终于将武侠小说由偷窥转入钻研,到我上初中,已是武侠小说大肆流传的80年代中期。

这时候,我开始由蹭书发展到自己到小书店租书,一本一天五分钱。而那些小业主也极可恶,往往将每本大部头拆开重装,一部天龙八部,生生分成十几本。所以,这样一本本看过来,就需要用很多的心机从午餐费里省下足够的钱对小说们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