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苦煎熬的百姓,隐有反意!刚安顿下来的青州,再起波澜。

天下士林学子纷纷提笔,直指陛下身边有奸臣蛊惑。诸人就算知道此事是先帝所为,但毕竟皇室正统,谁也不敢直言先帝。

只有当时年仅十三岁的祝乘风,听闻此种恶事,怒而在青州的界碑上,提剑刻下,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此言直骂先帝是天下最大的祸害,彻底撕下了皇室颜面。

按照当时情形,若是祝氏一族振臂一呼,远在边关阻敌的楚王赶不及阻止,天下百姓,皆可听从祝氏,一举推翻贺兰皇族。

可祝氏最终也没有反,祝乘风更是驻守在青州,对惶恐不安的青州百姓道,

“我祝乘风,愿以性命担保,青州百姓不会被人无故屠杀!”

后来远在边关的楚王,得知了先帝的这些作为,留下了泰安公主和一众将领,在边关阻敌。

只身赶往京城,发动政变,把先帝禁于内宫,斩杀了诚王。又对天下百姓许诺,废除了先帝的苛收杂税,让百姓能喘一口气。

一场内外夹击的动乱,被稳定下来。

知道先帝已被幽禁的祝乘风,在青州百姓的嚎哭不舍,与十里相送下。返回了江南祝氏,就此沉寂不出。

此事已过几载,如今的周朝在陛下的政令下,一扫先帝时期的沉疴,一派欣欣向容,异族更是被驱逐到了草原深处。

而沉寂了几载的祝氏麒麟子,前段时间又声名大噪。

祝氏麒麟子祝乘风,上月及冠,江南世家联合为他举行冠礼,

冠礼当日。数以千计的青州百姓,竟不顾路途险阻,长途跋涉,前去参加祝乘风的及冠礼。

正要被长辈赐下表字的祝乘风,便听闻了青州百姓,竟为他建立了长生庙宇,庙中香火日夜不绝。

庙匾之上,是众多青州百姓同起的四个字。

【慈悲渡人】

在诚王眼中,漏夜提剑前来的祝乘风,无疑是个恶鬼。

但在青州百姓心中,那个尚且稚幼的世家子,却以渺小身躯,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天。

是渡化了他们的慈悲菩萨。

祝乘风在听闻此事后,劝解青州百姓,拆除庙宇,看百姓皆不赞同,当即泼墨写下“慈渡”二字,言道,

“我之表字,便取这慈渡二字,这是青州众百姓为我赐下的字,我当日日牢记于心!”

此言一出,青州百姓尽皆嚎啕出声。

祝家慈渡,霁月君子也!

听闻中书令沈砚对祝慈渡的大加赞扬,贺兰决有些微讶,毕竟沈砚其人当年也是少年天才,又出身望族,一向孤傲,从不见他夸耀他人。

一向端肃的天子,难得起了些好奇心,因为政事他并没有在殿试上露面,到此还没有见到过祝氏的麒麟子,当即便道,

“能被令君如此称赞,让朕也有些好奇,不若众卿便随朕一探这状元郎的风彩。”

诸臣皆应,等大臣们跟随天子一道出殿,便快到大开宣德门的时辰了。

一群人又转道去了登仙阁,从高处俯瞰,等候在宫道上的众位进士学子。

在长长的宫道上,数百名进士中,所有人一眼便看到了。那个头戴状元冠,身着绯色飞鹤官袍,腰束玉带。

身姿如琼林玉树般,背对他们,端坐于玄马之上的身影。

都说造化钟神秀,新科状元更是揽尽世间精华,集于一身。让人只单单看着他的背影,眼神就像黏在他身上拔不下来。

天本无情,可看见状元郎时,他们就不信天道无情的话了。可见连老天也有偏心的时候。

只不知孕育了多久,汇聚了多少天地精华。才能造出那样一个,酌立于世间的麒麟子!

就连御宇天下,威震四海的天子,在看到那个背影时,都神色大变,几步跨到栏边,竟想直直跃下楼去。

贺兰决一眼看到那个背影,便心头大震,脑中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