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1)

我问江队:「案子已经破了,师父还在为当年没有及时抓住罪犯而愧疚吗?希望他能放下心结,好好享受退休生活。」

江队看了我一眼,说你知道那时候让你去买烟时,你师父说了什么吗?

我其实一直好奇,但是不方便问。

江队:「你师父问我,如果受害人是凶手,凶手是曾经的受害人,你会怎么执法?抓还是不抓?」

「我说法律就在那里,同情不能代替法律,执法者也无权选择。」

「他说,执法者无权选择,但是作为人,要选择啊。」

我听了,不明所以。

隐隐感觉虽然案件真相大白,但师父们很畅快却又不甚畅快。

怎么也想不到,我以为的案件真相,仅仅是我以为的。

警方以为的结案,也仅仅是警方以为的。

19.

实习期满要回学校了,师父送我《福尔摩斯探案集》作为临别礼物。

他翻到一页,指着福尔摩斯说的话:「曾有一两次,我深悟到,我抓到罪犯而造成的坏处比犯罪本身还要严重。我现在已经懂得了慎重,法律和良心相比,我更愿意欺骗法律。」

他说年轻气盛时曾对此句非常不以为然,以为只要是案件,就会被破获,凶手就会被惩罚。

执法者怎么能欺骗法律呢?

几年后,我考了 H 法大的博士研究生。

听说著名的舒畅教授要开关于罪与罚的伦理价值讲座,这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课题,于是早早去了。

没想到比我早到的人更多,我只占了中排位置。

教授还没来,我在翻看她写的书。

书中抨击刑法对于人贩子拐卖妇女儿童的处罚过于宽软。

一个被拐卖的人口背后,经常意味着一个家族失去了人生的欢乐,被拐的妇女儿童终生都过着悲惨的生活,像铁链女,笼关女,地洞女……

毁掉这么多人人生的人贩子,却只需判几年,处罚甚至比财产犯罪还轻。

这是对弱者极不公平的,也不是文明社会应该容忍的。

如此鲜明的立场、严厉谴责的态度,在学者中并不多见。

我非常赞同她的观点。

想到今天终于有机会见到教授真人,内心异常激动。

舒畅教授一登上讲台,我心就咯噔一下,总觉得很面熟。

她的目光巡看了一下课室,掠过我没做停留。

我松了口气,心想是认错人了吧。

忽然,她又回看过来。

目光穿过层层叠叠的人群,落在我的脸上。

片刻,冲我会心一笑。

我顿时如毛骨悚然。

是她?

难怪当初我们提审她,她那么淡定从容。

我还奇怪一个妓女竟然如此大气,回答问题滴水不漏。

原来她比我们更透彻地研究了法律。

整堂讲座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雷鸣般的掌声也没使我清醒过来。

直到舒教授走过来,轻轻说:「小吴,又见面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一切太让我震惊了。

她说:「我请你喝杯咖啡吧。」

我木偶般跟着她去了咖啡店。

她把手机扣放在桌面上,手机壳是一个大大完整的「正」字,看起来特别刺眼。

她说你喜欢听故事吗?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吧。

记着,这只是个故事。

20.

西南偏僻小乡村里,一对夫妇养了个漂亮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