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四氏米行
米行的上面牌子写着四氏米行,字迹写得有劲。
三个人先后进了米行,米行里有几个人,买的卖的都有。
仲秋在一边看着听着,直到人都退了出去,这才扯了一下王兴文和方老爹的衣襟。
两个人把仲秋家的玉米先搬到了台上:“掌柜的,请看看这米。”
掌柜的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不胖不瘦的,一脸的憨厚相。
“这玉米不错,比之别家的好些。粒大饱满,我们四氏米行每斤出19文,你有多少?”
王兴文没马上回话,而是看向了仲秋。
仲秋扯了一下方老爹,方老爹把手里提着自家种的玉米放到了台上:“请这位掌柜的看看这个。”
掌柜扫了一眼王兴文和方老爹,像刚才一样把手伸了进却说,看了一眼道:“这个玉米虽然说不错,可是比不得这筐的玉米,我们只能出18文。”
仲秋笑着走上前,扬着小脸儿看着掌柜的道:“掌柜,这米班里你们收就是19文,为什么我们这好米还只是19文呢?都说四氏米行最是童叟无欺,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第一次来的关系,弄错了?”
仲秋也没等掌柜的再说话丙只小手抓了一把自家的玉米,又把米行里卖的玉米抓了一把摊开让掌柜的看:“掌柜也看到了,不说你们玉米比起我们家的玉米差多少,就是和我家这一筐的比起来,也没有高多少是吧?”
仲秋把自家筐子里的玉米放下,又抓了一把方老爹他们种的玉米和米行的米对比道:“掌柜的,我想,我们家的米,在这周围百十个村镇,还真就没有这么好的米,是不是?”
掌柜眨了眨眼,却没有说话。
仲秋家的米是不错,就像他说的,粒大饱满,一看就是好米。
“掌柜的,咱们这样吧,你再看看我们家的白米再给我家玉米一个价如何?”仲秋看掌柜的在那里犹豫,便把自家的大米也让王兴文提了一筐放到了台上。
仲秋的眼睛一直盯着掌柜的,当掌柜的看到王兴文拿上来的大米的时候,眼底的那抹子精光还是没有逃过仲秋的眼睛。
仲秋淡淡地笑了起来,只要是生意人,他就是想赚钱,这个道理是古今不会变的。
“小姑娘,这是你们种的?”掌柜的看着掌心上发着亮的大米,这是他看过的最好的大米,比起精米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不错。”
“你们是哪儿的?”
“我们是大王庄的,离这里有百十来里呢。”
“噢,大王庄。”掌柜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忽然道,“可是,我还没听说过咱们北方有水稻种啊。你们是怎么种的?”
“掌柜的,这个咱们是不是先不说,先说说这两种米的价格再说其他不迟。”仲秋可没有给他普及知识的时间,先卖钱啊。
这次她可是雇了车来卖粮的,那叫一百二十文。
“好,好。”掌柜的再次看了看玉米,最后拍板道,“小姑娘,这筐(方老爹家种的)其实就是一般的米,我就按照18文一文收了,这个好一些的,我每斤再加一文,20文收,至于你这白米,我出30文,你看如何?”
仲秋淡淡一笑,冲着王兴文和方老爹道:“姥爷,爹,你们先和掌柜的把咱家的玉米先称出来,然后咱偿就卖白米。”
“好。”方老爹笑眯眯地和王兴文出去把十几筐的玉米都抬了过来,给掌柜的过称。
仲秋家的一共是拿来了一千斤,共得钱中20000文,方老爹家的是1765斤,共得钱:31770文。
两方把银钱都交割完毕,掌柜的眼睛就盯上了仲秋家的白米:“小姑娘,这回算算白米吧。你们一共拉来了多少?”
“掌柜的,你给的价儿还真是……我想整个县城里,都不会有我们家这么好的米吧?”
掌柜的脸怔了一下,道:“你要知道,我们北方还是头一次出白米,所以,这米质虽然看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