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挂名的行商朱何谓与赵家也颇有些交情,故也在受邀之列,这一日他便带着刚及笄的女儿朱元香登门赴宴,却没成想,宴席进行到一半时,朱元香就被人发现死在了赵天磊的床上。
在场的宾客一时哗然,谁人不知赵天磊的风流之名,如今有女子死在他床上,凶手不是他又是谁?
朱何谓难掩丧女之痛,顾不得与赵家多年的交情,一举将赵天磊告到了府衙。
京兆尹李恒经过仔细查探,发现朱元香喉头发肿、面色发紫,乃窒息而亡,同时朱元香手里还攥着一方赵天磊的衣裳碎片,铁证如山不容抵赖,于是一举将赵天磊下狱。
案情到此本该了结,偏偏赵平西对儿子的品性深信不疑,觉得他哪怕生性玩劣纵欲无度,但也绝不会伤人性命,故尔在去岁冬日在大理寺击鼓鸣冤。
大理寺卿蒋伯辉亲自审理此案,发现疑点重重。
首先这朱元香虽死于窒息,但喉间并未见勒痕,是否是他杀存疑;她手里虽握有赵天磊的衣裳碎片,但赵天磊当天并未穿那件衣裳,且他一直在伯爵府前厅应酬宾客,有不在场证据。
其次,跟随朱何谓同来的一名叫富贵的小厮也作证,他曾亲眼见到朱元香被一陌生男子带去了赵天磊的寝殿,杀人凶手极有可能就是此男。
蒋伯辉因此认为,哪怕暂时没抓到真凶,但凭着眼下的证据,也足以能洗清赵天磊身上的嫌疑。
于是没隔几日,赵天磊就被放了出来。
案情走到这一步,赵朱两家的恩怨本也该了了,但朱何谓认定赵天磊就是真凶,如今女儿没了性命,真凶仍逍遥法外,他如何甘心,于是牙一咬,去敲了朝中的登闻鼓。
鼓声惊动仁帝,仁帝便差人传唤顺天府尹与大理寺卿问话,随后便将案子交给刑部会审。
刑部尚书李北天接了案子后又是一番谨慎的堪查,并命资历深厚的仵作赵远再次查验尸身。
赵远奉命行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哪怕朱元香的颈部没有勒痕,也不能证明她不是被勒死,因为凶手完全可以通过冰敷来消除淤痕。
而此前那名叫富贵的小厮在刑部的审讯下也改了口供,称自己是受了大理寺卿蒋伯辉的利诱才作了伪证,他其实并未看到过什么陌生男子带朱元香去赵天磊的寝殿。
李北天审到此处,自是对大理寺卿蒋伯辉多了一重怀疑,故尔派了几名差役暗中跟踪盯守。
三日后,差役便在蒋伯辉的宅中发现了一万两白银,而装白银的箱笼上清清楚楚刻着伯爵府徽记,之后又相继在大理寺左右少卿、左右寺丞及司正宅中发现用同样箱笼装着的不同数量的白银。
大理寺官员为包庇凶手收受贿赂之事由此露出水面,赵天磊再次被押进狱中,而大理寺众官员也相继被抓,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大理寺受贿案”的来龙去脉。
楚哲看完案卷在灯下沉思,这个案件确实疑点颇多,伯爵府哪怕真想贿赂官员,也犯不着用刻有自家徽记的箱笼来装白银。
但话说回来,又有谁会花数万两白银来陷害大理寺的官员呢?
先不说陷害这些官员能落着什么好处,单说这份财力,放眼整个京城,怕是也没几户人家能吃得住。
楚哲的目光落到仵作“赵远”的名字上,想到这个人也曾为母亲验过尸,心里涌出一抹复杂的情绪来。
又想到孟府后院埋着的那个锦盒,他料定此案必定有隐情。
何时去挖锦盒呢?灯下的楚哲有些晃神,去挖锦盒就意味着要再次面对姜欣然,他摩挲着手上的玉扳指,好不容易聚拢的神思又开始游离了……
作者有话说:
这章是一些背景交代,下章继续感情线。
? 28、欲言又止
次日上朝, 仁帝对楚哲自是好一番问询,下了朝, 还将他单独唤到威仪殿, 赐了座,赏了茶水与果子,君臣二人又是一番细聊。
“爱卿觉得, 对于大理寺那帮贪婪之徒,朕该不该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