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此时哪里还来得及重新缝制衣裳,首饰倒是够华贵,可跟衣裳不搭,再华贵也没用。
裘慎便是再好的定性,也被苏氏这一慌,给带得有些心神不宁,便来寻裘怫,试图从这个妹妹身上再寻得一些勇气。
裘怫果然不负所望,她是裘家里唯一没受苏氏影响的人,裘慎来的时候,她正逗猫呢。
“长姐可是怕了?”
裘慎还没开口,裘怫就先问了一句。这一句颇有激将的效果,裘慎立刻道:“没有,只是母亲这般心慌,教我也没了底气,若是失态于皇后面前,我不怕被人笑话,却是怕母亲和你们一起跟着被人笑话。”
“既然不想教母亲和我们被人笑话,长姐便该更加气定神闲,皇后也没有什么好怕的,堂堂皇后,为难你一个小姑娘,传了出去,也是皇后更难堪些,她若不为难你,只是想见见你,你便该拿出咱们裘家女儿的风骨来,教皇后晓得,你足以配上她的侄儿。”
裘慎听她几前话,还真是个理儿,但听到后面,却是越说越不像话,顿时面红耳赤的轻啐一声,道:“胡说八道什么呢,仔细我撕了你的嘴。”
裘怫立刻闭了嘴。
裘慎稳住了心绪,才道:“别的我也不怕,只是怕万一皇后说我几句不好,外头人云亦云,把你和燕燕的名声也给毁了。”
“放心,皇后不敢的。”裘怫信心十足。
裘慎大奇,道:“你何以如此笃定?”
裘怫抬起下巴,对着许嬷嬷的客房扬了扬,道:“咱们姐妹的闺仪可是许嬷嬷教的,皇后若是在这上头说事儿,岂不是说许嬷嬷没教好?”
裘慎没好气道:“那可是皇后,还会顾忌一个许嬷嬷不成?”
“但是许嬷嬷背后有……有太后啊。”裘怫本来想说荣国公,但想想她一个女孩儿,莫名拿外男说事儿不好,就改口提了太后。
许嬷嬷原本也确实是太后宫里的女官,这理由倒也说得过去,皇帝是出了名的孝顺太后,皇后又怎么可能冒着让太后不高兴的风险,硬找一个小姑娘的茬儿,自己果然是多想了。
裘慎想通了这一点,心下大安,便又拿着这套说辞去安慰苏氏。
苏氏可比自己的女儿多绕了一个弯儿,直接想到郑秀身上去了。就冲郑秀三不五时的来探望许嬷嬷的行为,就知道这靠山比太后硬,毕竟皇帝有多宠郑秀是众所周知的,皇后不给别人面子,郑秀的面子总得给吧,真闹到皇帝跟前,那也是皇后不占理。
于是,苏氏也安心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日,华灯初上时,裘家人和承恩伯府的人就汇合到了一处,又领了苏家那几个姐儿,乘了马车往街上去。
要说观花灯,最合适的地方就是东道坊一带,那里地形宽敞,许多富贵人家扎制的花灯,都在那里沿街摆着,街边店铺也多,好些店面大点的铺子也会在门前摆上各种各样的花灯,再在花灯下挂上灯谜,任人猜选,看中了哪盏灯,只要猜中灯谜,就可以直接将灯提走,不多收半文钱,但若猜不中,不好意思,就得给店家留下一文钱的赏灯费了。
左近还有一条河,水流平缓,更是放河灯的好去处,最得少年男女们的喜爱,少女们在上游许愿放灯,少年们守在下游捞灯,若是捞着了,如了姑娘的愿,不定就是一场佳话传诵千古。
第二百三十三章观灯
一行人来到东道坊外时,天色已经黑透了,但各种各样的花灯,闪烁着光芒,却是将夜色照得有如白昼,诗人云“火树银花不夜天”,当真是再应景不过的。
再往里人太多,马车根本就进不去,于是这一行人便在这里都下了车,打算步行进东道坊,这可忙坏了随行的陆晔,因来的大多是女眷,他身为唯一的男子,自然是要多方照应,这边才请了承恩侯夫人下车,正打算再去裘家的马车边献殷勤,结果一转身,就看到郑秀不知道什么时候冒了出来,正围着裘家母女转来转去,一眨眼的工夫,裘家三姐妹手里,一人被他塞了一盏花灯。
这一幕,看得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