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2 / 3)

母大人也有胆量出面澄清,不惜横眉怒怼万妇指,真真当是我朝妇人的表率。”

这话里头有多少郑秀自己的添油加醋就不提了,不过大体上确实是太后的想法,本来这道懿旨该在苏氏母女晋见太后的二三日内就该下了,只是皇帝和太后之间有了些分歧,皇帝的本意是想给裘怫赐个封号,抬一抬她的身份,却被太后给否了。

因为裘怫是没出嫁的女儿,又没有什么大功大德的,这封号很难赐下去,若是赐个乡主、县主什么的,那又是宗室封号,很不合适。何况眼下这姑娘已经处在风尖浪头上了,再给她封赏,没的越发教人对她眼红嫉恨,且小姑娘年纪也不大,万一受不住这份福气可怎么好。

所以太后就对皇帝说,要抬裘怫的身份,也不必直接抬她本人,给其母加封就是了,正好苏氏的表现也确实有值得加封的地方,顶多下旨的时候再刻意夸大几分就行了。母亲的身份上去了,这女儿的身份自然也跟着水高船涨,却又不显山不露水的,不至于让人眼红太过,再招出什么不好听的流言来。

第三百二十二章 相处

然后再在品级和封号上斟酌了一番,再就是这道懿旨是由太后赐下,还是皇后赐下,都有一段考量,方方面面弄妥了之后,这道懿旨才终于出炉,只等挑个合适的时机再赐下去。恰就在这时候出了春华宴的风波,郑秀听说裘怫接到了金慧贴,也就不等什么好时机了,立刻就抢了传旨的活儿,一溜烟的往裘家来了。

只是任郑秀好说歹说,苏氏都不愿让裘怫去杜府参加春华宴,根源就在于苏氏没有底气,怕裘怫去了被人欺负,丢了裘家的脸面。郑秀这才拿出懿旨来给苏氏撑腰,其实他本是不乐意在这个时候拿出懿旨来的,怕苏氏会对裘怫生出不满来。

因为这道懿旨从根子上说,就是给裘怫抬身份的,苏氏完全是因女获益,郑秀有些担心苏氏会想不开,钻了牛角尖,把这道懿旨当成是施舍,所以在解释的时候,他才不提裘怫半句,只拼命往苏氏头上戴高帽子。

苏氏果然被郑秀误导了去,没有多想,只猜测虽然太后欣赏她,但能得恩封,只怕也没少了郑秀帮她说好话的缘故,因此看郑秀的眼神,不免就多了几分慈爱,再一想让裘怫去参加春华宴,有郑秀关照着,倒真不用担心有人欺负了她,之前坚定的念头便有些动摇起来。

郑秀一看苏氏的神色变化,就知道有门儿,赶紧又信誓旦旦的,到底说得苏氏松了口,答应了。不但答应了,还格外开恩,让郑秀今天就能见上裘怫一面,可把少年给高兴的,连连给苏氏作揖讨好,谢岳母大恩,把苏氏逗的,好气又好笑,索性将人打发到后花园里去了,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

裘怫在内院里收到消息后,就被静女和葛覃围着一通打扮,给她换了一身新裁的衣裳,浅绿的底色上绣着嫩黄的花儿,格外的清丽动人,头上梳了个极精致的发型,插上她生辰时,太后赐下的金簪,只是这金簪太过华美,裘怫对着菱花镜看了看,委实和这身清新自然的衣裳不配,到底还是摘下了,换上了一对攒珠宫花,插上一把小巧玲珑的流苏玉梳。

再然后描眉点唇,薄施脂粉,总之,她来到后花园时,郑秀已经掂着脚尖,几乎化成了望夫……望妻石,痴痴的看着入口处的月门。

裘怫才一过月门,就与他对上了眼,也许是少年眼中的期盼和渴望太过浓重,简直能化成实质一般,热辣辣的扑到了她的面前,熏得她的脸颊也不自觉的微热起来。脚下踌躇了一下,才垂下眸眼,假装没看到少年,一路往里走。

郑秀还从未见过裘怫害羞的样子,而且裘怫这模样也和一般女孩儿害羞时的表现不一样,顶多看着像是有些不自在罢了,可是只这一眼,他就是知道小姑娘心里害羞了,原本还打算热情的跳上前打招呼的念头顿时被他打消了。

小姑娘一向自重,他要是太热情了,把她臊跑了可怎么办。郑秀眼珠子一转,也不吭声儿,就这么往道边一让,等裘怫低着头从他身前走过,他才不声不响的跟上去,也不靠近,保持约摸三步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