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这回赵词失算了,裘怡虽然看到了旁人抄录来的那首诗,却真心没看出这是骂她缺德的,反而在闺学中的姑娘们议论这诗写得好的时候,还大咧咧的道:“这诗不错啊,足可挂在闺学里供我等自勉了。”
这还不算,她还真巴巴的去找裘怫,提出了这个建议,裘怫盯着她看了好半晌,才微笑道:“既然是你的意思,那就由你抄录一份,找人装裱了,挂在闺仪堂上。”
她就等着看裘怡知道真相以后,会是个什么表情。总之,裘怫暗笑得都快内伤了。
任赵词有千般损招儿,碰上裘怡这么个眼大心空的,纯然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空有力气,没有着落处。裘怫估摸着,等这事儿传到赵词耳朵里,多半能把那小心眼儿的少年郎给气出内伤来。
闺学人多口杂,这事儿没过多会儿,就传了出去,那些等着看好戏的知情人都是一副瞠目结舌的表情,裘家最小的女儿行事怎么没个章法,前头还用黑猫报复赵词在春华宴上抢她风头的事,怎么这会儿居然又毫不在意的把赵词损她的诗给堂而皇之的挂上了,她就一点也不生气,不着恼?谁说她小心眼爱记仇了,这不是挺大度的嘛。莫不是之前从魏国公府里流出来的传言,其实是个误会,平郡王府的猫灾,不是她干的,所以她才能心怀坦荡的把诗给挂在闺学里。
眼瞅着外头的传言瞬间就直转急下,倒给裘怡争出个心怀坦荡的美名,赵词也是懵了,说好了眼大心空的呢?这么聪明的应对,难道只是小姑娘误打误撞不成?
赵词倒是没有气出内伤,他是记仇,但气性不大,何况这事儿来来去去,都还控制在玩闹的范围内,虽然到目前为止,是他吃的亏多些,但他不生气,嗯,真不生气……才怪,他活了十五年,就没在什么人手上吃过亏,个头还没到他胸口的一个小破黄毛丫头,竟然就让他有力气没处使,赵词在书房里来回踱着步,牙咬得咯咯响,他要把之前那句“蠢得可爱”给收回来,那小姑娘分明是“蠢得恼人”。
就在赵词琢磨着新的损招儿,要跟那“蠢得恼人”的小姑娘再过过招儿的时候,平郡王妃派人把他从书房里挖了出来,没奈何,赵词只能暂时先放下跟裘家小姑娘过过招儿的心思,先给自家亲娘请安去了。
平郡王妃找儿子过去,不为别的,正是为了杜府请人来探口风的事情,老实说,平郡王妃挺惊讶的,堂堂朝堂上的实权重臣,居然相中了自家的嫡次子,有点不可思议。
第三百五十六章 为难
当然,这份不可思议,并不是说赵词不好,配不上他杜家嫡女,从身份地位上来说,没什么配不上的,平郡王府虽然是闲散宗室,没什么实权,但历代平郡王都亲近文人,本身不是擅诗词就是擅书画,文章更是写得一流,要不是挂着宗室的名头,绝对称得上儒林名士,举门清贵,要从这上头来论,世族出身的杜家,也就堪堪与平郡王府持平而已,杜家强就强在出了位杜相,掌着实权,而且杜阁老年纪也不老,只要不出意外,他至少还能在朝堂上作为十几年,换了别的人家,就冲这一点,挤破脑袋也得抢到杜家女婿这个身份。
但问题是,平郡王府历来的择媳标准,都不是权贵高宦,平郡王府的子弟,从来都不打算入官场,世世代代都以富贵闲人为终身目标,所以在择媳上,更倾向于那些官位不高不低但家资颇丰、门风清正的官宦人家,又或者是身无官位但却是儒林名流的书香世家,说得直白些,就是当平郡王府的儿媳妇,一个得德行品貌俱佳,一个得有丰厚嫁妆,一个得精于持家理事,像杜微微这样的女孩儿,处处皆符合平郡王府的择媳标准,独有一样,教人迟疑不决,那就是杜相的官位实在太高了,而且眼瞅着没个十几年退不出官场。
杜相在官场里沉浮,身为杜家女婿又怎么脱得开身,只这一点,便教平郡王妃又是可惜,又是不舍,杜微微那女孩儿她是见过几回的,心里不是不爱,只是碍于杜相位高权重,她从来没动过让这个女孩儿成为儿媳妇的心思,春华宴也就是让赵词去应个景儿,给杜家捧个场,平郡王妃连面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