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能力不足,太后还能派宫嬷嬷们去帮衬,可心性不足,却是谁都帮不了的。
太后这番心思,也只有皇帝瞧得明白,正因为瞧得明白,这番风波中,皇帝就没有插手,太后怎么做,都是为了这对小儿女好,皇帝只要旁观就行了。然而外头的人却没有皇帝这份明白,只看太后的动作,想当然的就是太后要悔婚了,就连裘怫自个儿,身在局中,也揣摩不出太后的真正想法,跟着人云亦云,只当太后是想逼她出家,若不是她生来早慧,心性早经过大磨大砺,恐怕真要被逼得崩溃。
过程且不多说,只说郑秀弄明白了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顿时就气炸了肺。他本还猜测是眼红裘怫的人弄出来的事,万没料到,出手的人,竟然是他的至亲。
何其痛也!
至亲不亲,本就不幸,这便罢了,可无怨无仇,竟还要害他,却绝不能忍。老太君,建平伯……少年的牙齿咬得咯吱响。
但怒过之后,郑秀就冷静下来了,他不得不冷静,毕竟一个是他的叔父,一个是他的外祖母,要怎么回敬他们还在其次,最关键的问题是,建平伯为什么要在他的婚事上挑事儿,这对建平伯有什么好处?至于老太君,不过就是被建平伯当枪给使了,反而不必多想。
郑秀的政治嗅觉,是被皇帝抱在怀里一手磨砺出来的,敏感度自然不用说。建平伯这些年,是因为他而受了皇帝不少申饬,但不伤筋不动骨,顶多就是面子上下不来,就算建平伯心里对他多有怨忿,但也绝不敢报复他,要报复早就报复了,也不必等到今日,还拿他的婚事来做文章,他取个门户低的妻子,建平伯只会高兴,绝不会破坏,就算是想通过给裘怫泼脏水的方式来让郑秀难堪,那起码也要等到郑秀把裘怫娶回去再做,现在裘怫还没过门儿呢,郑秀就算是脸面上不好看,又能难堪到哪里去,要说难堪,那是太子更难堪,毕竟这桩婚事是太子保的媒。
这么一想,郑秀就立刻想到,建平伯不是冲他来的,是冲着太子去的,裘怫的名声被毁得越彻底,太子就越难堪。
真相就这么出来了,又是储位之争!
郑秀气得眼都绿了,皇子们蠢蠢欲动,关他什么事啊?一个两个的,当他不发威就是好欺负的猫儿不成?还有建平伯,真是不作不死,就那么个废物点心,还敢插手储位之争,给某个皇子当马前卒。皇帝虽已不是盛年,但身子还健康硬朗,这种时候跳出来的,大多都是出头鸟,没一个能有好下场。
建平伯背后是哪个皇子?二皇子、三皇子,还是渐渐长大已经开始有了野心的五皇子、六皇子?至于四皇子赵谦,郑秀想都没想,他跟赵谦穿一条裤子长大,不说赵谦没那个野心,就是有,也绝对不会拿裘怫来攻击太子,除非,赵谦是彻底不想要他这个兄弟了。
看穿了这件事背后的真相,郑秀也彻底冷静了,再无丝毫的气愤冲动。事涉皇子,就算是他也要谨慎,报复回去的事且先不提,至少,他得先弄明白,是谁在建平伯的背后兴风作浪。
郑秀暗暗握紧了拳,建平伯他可以亲自出手收拾,但背后的皇子……那就交给太子亲手去收拾好了。主意一定,他一边嘱咐长安继续深入调查,一边就给太子秘密送了一封信。
第三百八十七章 醒悟
太子最近一段时间日子过得不说水深火热吧,但也绝对不舒坦,先是伯府闹出了大丑闻,这跟他自然没什么关系,但问题是,东宫里有位出身伯府的良媛,在太子一众妻妾里,不算最得宠的,但太子每月里,总也要去她那里两三回,算是极得体面。伯府丑闻伤不到太子,却伤到了这位苏良媛,不但令她在太子跟前大失颜面,也遭到了东宫妃嫔暗地里的讥讽嘲笑。
太子到底也是跟着没脸了一回,再看苏启芳,往日备受他喜欢的温婉柔顺就变成了面目可憎,就连太夫人出殡,苏启芳想去送一送,太子都没答应,反而让苏启芳断了与伯府的往来,就当没这个娘家。
苏启芳哪里肯答应,她性子温婉,却也有自己的坚持,太夫人再不好,她也蒙其照顾多年,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