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1 / 3)

元澈并不相信这样事权分割的局面会真正有利于国家,与皇帝的感受不同,他在伐吴之战时早就见过了门阀执政的弊端。势如破竹的军队,摇摇欲坠的江南,他几乎是被所有人向后拽着腿,拖向泥潭,甚至差点被一群吴人反压,最终用脚指头将那座碉楼攻塌。或许,他的父亲仍岌岌于削减陆家的威势,惧怕贺氏的危局卷土重来。而他所惧怕的则是各家混战,各打一盘算计,进而开始一个无尽的内耗,无尽的内斗。

不得已而附丽于强族,不敢言因无忠兵赴死。予取予求各取所需,平衡左右各得所利,名士世家千古高风,清迈玄逸君臣佳谈。前朝共天下的历史纵然别具惊艳,然而苦的却是北死南逃百姓黎民。

元澈从旒冕下望着众人,那些低垂的面孔下哪些酝酿着阴谋与阳谋,哪些彰示着明交与暗媾。他甚至有些后悔没有在前往行台之前将薛琰等人的罪名彻底定性,后悔没有交代冯谏让他对各方加以遏制,即便这个“各方”包括了他的父亲。

司马门前几人哪知道太子心事,邃笑着争先恐后扶太子重新登舆。怎料元澈衣袖一甩,兀自登上革辂,随后司马门大开,车舆浩浩荡荡进入了宫城。薛琬等人只得干笑了两声,也纷纷随后入宫。

元澈一行并不先去典礼大殿觐见皇帝,而是转行至西边一所规制次等的殿宇内等候,所乘革辂等也就停在此处。

侍中孔昱旋即颁布外办令,此时陆昭方才领着陈霆和许平刚入内。陆昭先为元澈解剑。仪剑未开锋,剑身也重,元澈怕陆昭费力,手臂暗暗托着剑身,待陆昭将剑交还给侍者后才暗暗松了劲,却见陆昭眼周有淡淡的乌青,想她昨日并未睡好,却不知宫内究竟风雨如何,心下到底有些悲伤。

两人一侍一立,静默无话,待谒者再次入内传话,陆昭方才跪拜离开。碧螺如山,秋水如带,微微宽大的章服吃满了风如船帆一般,渐渐远去。

至此以后,元澈便只能步行走过余程。

第286章 入局

元澈与皇帝已有数月不曾谋面, 虽然上次更是久别经年,但今日相见时却看到父亲眼中面上风霜更盛。一番大礼下来,皇帝连说话都略有中气不足, 一时间,元澈对于北军调动、禁军执位更易等诸多不满, 也都尽数消减。

魏帝俯视着大殿, 只见两旁文武夹道,仪旗羽葆万象局陈,太子立于殿中, 端的是金冠锦裘,玄袍玉带, 便回想起自己的韶年时光。那些他曾经历的苦难不曾再罹患于他的孩子身上,皇权的抬头, 天家的威严,将一点一滴地流回下一代君王的手中。那些他所背负的罪孽即便是现在报复在身, 他也能释然了。

待一番鞠躬拜兴后,魏帝又接连下达封功臣令、增封邑令以及特赦令。武威杜太后得归葬乡里, 凉王及其长子战死, 幼子封沔阳王,允附宗庙。而保太后则归葬乡里,贺氏余者男子诛, 女子流放。至于封邑,陆归、邓钧、彭通、王济、王叡等俱有增封,魏钰庭封开国临晋县男, 实封五百户, 由中书侍郎擢升中书令。至此,众人再次拜谢如仪。

大典至此算是结束, 众人退去后又各自换了常服。因庆功宴在申时,如今刚刚过午,众人便先各回署邸略用些赐飨。

待退出殿堂后,薛琬几乎是恍惚走回尚书署衙的。由于一整宿未眠未食,薛琬整个人已有些虚脱。他心跳时快时慢,汗水自额下渗出又

风干,只觉一层石皮面具固着在脸上。他本想与韦宽等人一道,但韦宽竟先他离开。时至此处,连皇帝身边的人都未曾对他有过关照亦或言语。早上这一场戏,原本就是他们共同决议出来的,他来充当最前面的刀刃,把局势搅开,而后由皇帝介入。

许多事情可做不可说,许多功劳可为而不可邀。今日己方把陆昭逼退,继而准备分食禁军职权,就算是陆昭再深谋远虑,对于各方算计也不能宣之于口。而对于他来讲,虽然作了刀子,但在魏帝出面的那一刻,沦为皇室走狗的遮羞布也旋即揭开,把他逼向了为所有世家不齿的绝路。

薛琬在官署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