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2 / 4)

伏首请王命法剑以断,不窃取义言而弘声,不借以时流而济事。”

元澈看向这封奏表,面色也是变了又变。她不过是一个新上任的雍州刺史,再失职能有多失职?能有那些郡府的长官和县令失职?能有王叡这个司隶校尉和卢霑这个京兆府尹失职?这件事,各方都难做,关陇世族也面对着乡里与朝堂的双重压力。想要乡情,庇护罪众,把压力和责任统统甩给州府,那么就让这些人自己去面对王叡的大军。如果还想背靠朝廷的大义,背靠陆家的军事力量,那就让法律裁断,乡情私怨,自己去化解。

因困居一隅而无法尽以职责之事,就是要让关陇世族自己去选择一个泄愤对象。毕竟陆昭囚困于此,乃是因各方举证她弑君一事,背后主谋是汉中王氏。这一番说辞看到这里,元澈心里已经明白了,陆昭对京畿附近关陇世族的肃清也要开始了。该让他们彻底地站一回队了。

这件事有利有弊,关陇世族盘踞在京畿日久,底蕴雄厚,借此机会给予重创,让其彻底沦为朝廷可以掌控的力量,对于政治中心的保护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是极为有利的。对于陆昭来说,这一次为她而倒戈的关陇世族力量,至此之后也要维护她的任何政治污点,一旦选择,便不能背叛。背叛则意味着他们背叛了弑君的裁定结果,以及在这段时间所说出口的每一句证词。这是皇家和陆家的一次双赢,且因大量的关陇时流聚集在都中,只要长安稍加管控,就能够达成这一个结果。

弊端则是选站在对立面的那些关陇世族会加剧对陆昭的问责,自此之后,会有更多所谓的证据流入廷尉。如果陆昭无法自证清白,那么即便王济能够被拉下水,陆家也不能够全身而退,最终是皇权对局面的彻底清盘。

元澈明白,他有机会赢家通吃,但讽刺的是,即便达成这样一个结果,他也注定会痛苦一生。既然痛苦,又何来治愈呢。

第345章 终止

陆昭这份奏表公示出来后, 所有时局中的人都意识到,这场□□已经进入到更激烈的层次。

关陇世族也面临着艰难的抉择。选择维护乡情的,就不得不与王叡达成合作, 由世家们进行捐输,供养这些人, 继而维持地区内脆弱的和平。选择保护自己的则要将涉事乡民交给朝廷州府裁决, 郡国兵、抚夷督护部和毗邻的秦州府将会陆续调兵出面,驻守乡里。不过日后,这些世族就再难仰仗乡资, 对长安施加什么影响力了。

薛氏、王氏、秦氏三家,各有罪情, 相互牵扯,关陇世族也知道, 这一次站队也意味着无法回头,每个人都赌上各自的眼光和百年家业, 于时局之内求活。

然而,相较于这些苦于选择的关陇世家, 还有另一群人目标极其明确。

以卢霑为首, 京兆府大肆盘查境内在去年腊月所出现的各种异动。与此同时,原本被平稳接手的护军府,竟然也面临卢霑这个临时长官的肃清。护军府里的吴人被彻底分隔开, 拘在一处,每个人都要交待那天夜里,身为护军的陆振是否有过不寻常的话语, 不寻常的动作。

寒门们闻着血腥味而来, 至此,王叡计策的底色才显露无疑。这次事件, 陆昭的处理方法诚然能够带来皇权与陆家的共赢,但是寒门更愿意看到的是皇帝的赢家通吃。随着一些关陇世家选择倒戈朝廷,寒门对于以弑君罪扳倒陆昭的念头也越来越深。

元澈啪的一声将奏疏阖上:“卢霑现在联合一些禁军宿卫,暗自收集证据,他这是借了王子卿的势啊。不查个彻底,只怕卢霑不会善罢甘休。”

在旁边奋笔疾书的魏钰庭闻言也放下笔,劝道:“陛下,王道法剑,不容有私。政教清明,不怯大势。卢霑虽趁势而起,所思所虑,也是铲除国患。陛下,其实这些话臣说与不说都可以,因为即便臣看得再清楚,这个国患也不可能凭臣一己之力来解决,也不可能仅凭卢霑之力来解决。陆家的问题太大了,作为掌权者,窃国之柄,谋国之利,历朝历代都免不了。毕竟国为公,家为私,只有公心没有私心又如何?商鞅徙木,变法强国,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