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1 / 4)

“那凉王依旧会坚壁清野。”魏钰庭道,“可此举也会伤及青苗,倒不如快攻。”

“詹事此言差矣。”陆昭道,“凉王是会坚壁,但是否能够清野却不一定。殿下攻打金城前,足足有两个月的停战,所有人都知道,两个月后还会要打仗。因此这两个月内,农户虽然不会春播,但是会有时间迁徙。这些乡民携带谷物或向凉州更北方,或向关中等地流入,一旦居民安顿下来,无论是敌我,地方都会组织春耕,时间上还是来的及的。这样,至少双方可以保留住第一批迁徙的百姓,适当减少错过春耕带来的祸患。”

“但于凉王来讲,又不会见人口外流坐以待毙,因此必会控制百姓向外迁徙,并强行将其内迁。短时间内大批内迁,凉王必要全面动用各方力量,广泛授权,分散处理。但自我在金城这些时日所见,凉王的势力架构,并不足以支撑这样的策略。而且一旦行此举,整个权力高塔必将崩塌。”

不过是神闪的瞬间,陆昭头上束发的金簪,光影明灭。夕阳之下,钗头鸾羽所泛的色泽,薄淡而柔和,却在佩戴者神色或飞扬,或沉静下,显得棱角兼具,张满了力量。

第101章 鲸吞

更为深入的讨论转而到了室内。数十多个人名与郡望被一一列出, 有了两份名单,凉王麾下势力构成已一目了然。

陆昭将笔搁置,把两张名录交与元澈:“如今凉王妃殁, 故关以南,毗邻益州汉中的世家几乎已经全部从凉王麾下退出。现在出仕凉王的世家只有两派, 一是以上官弘为首本土势力的凉州派, 另一个是以杜太后母族京兆杜陵世族为首的关中派。”

“对于凉州本土世家来说,百年基业,树大根深, 凉州广袤,远离京畿。日后不论谁是皇帝, 只要这天下还要靠官僚治理,都要倚仗本土世家之力, 方可守得一隅安宁。一旦战事胜负分明,凉州世家必会悉数倒戈。”

“但对于京兆杜陵等关中派, 形势则有天壤之别。自今上被先帝立储,京兆杜氏等亲近凉王的关中世族或多或少都被有所打压。如今在关中的杜氏、裴氏等, 产业被其他关陇豪族欺压侵夺, 于朝中更无发声立言之地,不得不举家迁往凉州,出仕凉王, 另谋出路。因此一旦凉王兵败,凉州既不会再依靠他们的力量,关中又无人接纳, 关中派必将陷入绝境。”

“在我离开金城之前, 杜太后已派杜真接管了宫城禁卫以及金城各门的守卫,与上官弘已成并尊之势。为稳固局面, 杜太后已经在扩大关中派的权力了。据我所知,杜太后的执政风格缺乏圆缓,多为直白激进之举。且杜真多疑,见上官弘与王叡私交颇好,大有不满之心。至于凉王,他并无执政之心,这从他出征后将政事悉数委任杜太后与上官国相便可以知晓。若我所料不错,在殿下宣布停战后的两月内,杜太后一派的上位,必会引起凉州本土的不满。”

“世人皆要求生,世族皆为求荣。祸乱之下,躲避风暴,是为本能;天下攘攘,追逐利益,是为欲望。两个月的停战,足够酝酿一场风暴。而凉王施行的坚壁清野之策,也足够撕开一个巨大的权力裂缝。”

对于在金城制造这场混乱,陆昭有着绝对的把握。她让彭通逼迫天水旧族北逃金城,这些世族在凉州有细密的关系网,同时又有着求生的欲望,对于关中派所掌握的资源,必会奋起而夺之。所以不管是杜氏自作自受,还是天水旧族寻衅滋事,这场巨大的纷争,是注定要上演的。这虽是阴谋之论,但凉州势力分裂是大势,是统领一切的阳谋,因此这个驱虎吞狼的计策一定会成功。

元澈陷入沉思,他知道坚壁清野的背后,需要多么强大的军事力量与统御力作为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乡民尽驱,仓廪野谷,或运于城内,或悉数烧除。执行这个命令,无论是谁,都会引起各方怨望,这是件得罪人的事。更何况参与坚壁清野的也不止是百姓,还有世族的荫户与产业。先不说世族在利益上的损失,凉王会不会借此机会,将世族们的家产缴收清查,这些本土派的老人精也会先怀疑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