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2 / 4)

届时凉州世族手握事权,集结粮草民众,一定会大量向自己这一方倒戈。而且这样做,自己这一方不但会获得大量人口,也不必再坚壁清野,更不必在之后向汉中方面索求粮草资助。

陆昭这个策略,无论对自己的声望,对陇西、天水两郡实力的保存都有极大的裨益。甚至在之后,也不会因为需要求助汉中王氏,对其作出各种程度的让步。汉中王氏虽然在这场叛乱中及时退出,毕竟还是有所损耗,若想要延续往日荣耀,一定会借筹措粮草这个契机,与朝中各方做利益置换。这一策,也算稍稍遏制了汉中王氏及其网络,为关中的稳定提供了新一层保障。

这三点,都符合自己的利益,唯一让人不甘之处,就是他依然无法撼动世族。诚然,在这场战争中,世族会被分化,会被削弱,但在新一轮权利的分配后,他们还会整合,还会崛起。世族从未消亡,不过是以另一种立场,另一种姿态获得新生。可这样的局面,还要维持多久呢?

元澈用余光看了看陆昭。

眼前的她,同样出身于世族的她,如此聪慧,如此深谙其道。只要她提出的议案有那么一丝不完美,有那么一丝让利益分配得不够平衡,自己一定会断然拒绝。只是她偏不,她永远能站在大势的潮头,手持利益的天平,寻找最准确的分割点。你看,她对他也不是不好,此计他也可获利颇多,他甚至没有任何立场去责怪她。

见元澈沉思,陆昭也十分安静地坐在一旁。提出策略时,她还是存了私心,并且私心很大。长安的变故让她不能够再超然事外,安定虽然已在兄长手中,并且有了陈留王氏在政治上的助力,但距离成为一方繁荣重镇,强到可以与关陇各家抗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必须要在此期间加快这一进程。

凉州势力崩盘,将会产生巨大的权力空洞。凉州世族必然会借此机会投奔新的势力。而更重要的资源人口,也会在此次动乱中进行新一轮的分割。她太了解胡人为何惧怕汉人,汉人的恐怖之处除了以儒家作为主导提出的治国纲领与强悍的文化,还有就是凭借人口与农耕在短期内可以平地起高阁的能力。

世族的人才,天下的人口,无论是权力顶峰的棋子,还是权力底层的基石,她都要。太子雄霸南凉州,自然会得到他应得的那份。但兄长控扼安定,与北凉州接壤,也一定会获得巨大的分润。蚕食不是此时的应有之策,她要鲸吞,吞下半个凉州,积蓄绝对的力量,再与关中的恶狼们缠斗。

刀锋无需假手他人,她早已熟练驾驭。她的祖父曾无数次告诉她,要自救,且永远不要相信人,但要相信人性,尤其是其卑劣的部分。

陆昭抬起头,看着元澈,元澈亦在看她。此时,议案本身是否通过,似乎已经不在重要,他们两人各自要站在什么样的立场,这才重要。

因此,同样出身于寒门的魏钰庭,也一度窥见这一条议案背后的风起云涌。他也忽然意识到,他的决策无法提供给太子同样诱人的条件。

寒门抬头,永葆国祚,是不是这世道的真理,说实话,连他自己也不能保证。他有着不低的天分,不低的眼界,因此他更加明白,在这场纷争中,他口中的道理,也不过是为自己阶层争取利益的筹码。而他的君王,他的竞争者,同样明白。

大局么,皇权觉得自己是大局,世家觉得自己是大局,寒门百姓觉得自己也是大局。谁心里没个大局,谁又一定要屈服对方的大局?

魏钰庭低下头,开始反推自己议案一旦施行,各方将会做出如何反应。先前的策略很明显已经让世家有所警觉,因此纷纷寻求出路。而陆昭,这个人的背后裹挟着多少世家的利益?在被触及利益之后又会做出怎样的反扑?这样的反扑,以自己为首的寒门,招架得住么?

此时他忽然意识到,一旦他与太子在陇西、天水二地做出试探,撬动世家,那么整个凉州、关中、乃至函谷关以东的世家都会嗅出危机,转身抱紧各自的大树。而太子与寒门们,仅仅拥有两郡的实力,与其相抗,是远远不够的。

而他的对手,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