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每个人都乐意接受这份好意的。”简亓开车时只目视前方,余下的没有多说,他不是扫兴的人,更不会干涉陶桃的想法和行为,很多事情点到为止。
他见过太多这样的学生,因从前的接触想法漠然实际,只能希望,这样的人真的可以回头是岸。
0024 24.渴求
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好意。
陶桃读出意有所指,又想起自己的毕业院校,实在没法把说得有底气一点。
只好用干干地讪笑掩饰心里的落寞,“感觉我可能是教师队伍里毕业学校最差的人。”
刚来语文组的时候,陶桃那时候刚转正,先是是在同期的实习老师里感受到了应届生能力的参差,后面无意了解到带教老师赵樾的经历,更是惊到觉得惜才。
北师大的研究生,还有心理学的学位,放弃了省内名校的机会,因为爱人回归家庭才来到临城。
赵老师之前还开玩笑和她说过,以后语文组做不下去,就去申请调到心理教学中心。
她自己吃过学历的亏,临城中学更是高考录取院校至上的氛围。
简亓对于她而言,是有距离感的。
学历自卑一直绕着她,就算现在混到体制里了,一旦谁要再聊起或者只是提到这个话题,陶桃都习惯性不发表什么装作无事发生,其实每一次都开始祈祷,不要有人把话题带到她身上。
陶桃觉得像简亓这样一个养尊处优的人,每天接触的学生里,除了来五班每天上一节课的代课,其余时间几乎都是年级头部的那群学生,真的会共情差生的所思所想吗。
她从前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数学差生,现在更是没有做出什么教学成绩,学期初报名了市里的教学展示比赛,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陶桃没报什么希望,也是那种凑数的心态,语文组缺人申报项目,她连着熬了好几周的大夜,私下找教研组组长磨了几次课,字字句句地才敢呈递上报。
毕竟代表着临城中学,她理应尽全部所能,交一份体面的答卷。
虽说陶桃就是一个初来乍到默默无闻的小透明,感觉什么时候教学项目能进到省赛都是遥遥无期。
她也是固执的人,守拙地认真做好每一件分内的事,从不在领导面前锐意表现,她珍惜这份工作,只希望能够守得这一亩三分地。
也就够了。
“其实没有人会在意这些的。”
等待最后一个路口的红灯,转角即是目的地,简亓声线和缓,真诚袒露心中所想,“衡量一个老师能力的关键,标准看的从来不是他们曾经来自哪所毕业院校。”
他们都知道,大学对于师范生而言,真的输出一个好老师的作用实在是微乎其微。
学历只是门槛和敲门砖,真正工作时,靠的全是心态和个人选择。
人人都可以选择做一个好老师,但现在教育环境愈加功利恶劣,传统严格意义上的好老师必然是不受学生待见,甚至不一定能讨领导的喜欢的存在。
大环境如此,化身到人海皆是寄蜉蝣于天地,等到世事漫随流水,沉浮一生回头看,又有几人能坦诚地说教学生涯真正做到了广结桃李。
“我来临城中学第一年教过一个学生,那个男生竞赛差一点拿奖,获得保送名额,后面高考裸分考上了Z大。”
陶桃应道,“你的学弟。”
“但是他大一没读完被强制退学了。”
这件事当时在临城中学内部老师聊起来引起了轩然大波,后来那个学生回来重读了一年高三,天之骄子,回学校风光一时,又考回了Z大。
这故事幸运之处在于拥有了不错的结局,大家提起来无非都是感慨,这件事自然也就成了茶余饭后的趣事。
所有人忽视的一点是,老师在学生高中学习的过程中,是否缺失了对其抗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其实我们学校很多学生的好成绩靠得都不是老师课上教的东西,”简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