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并未在意好友的调侃,凭几看向虞临:“只是,如亮所料不差,子至恐怕尚未在此置办宅院罢。”

观虞临为石碑便能毫不犹豫地只身犯险,既是对自信于自身勇略,应也意味着暂时居无定所,且无家眷需托付。

虞临配合地颔首:“确如孔明所言。”

尽管不太恰当,徐庶的眼睛还是倏然为之一亮。

碍于双方才刚刚认识,哪怕经过这番交谈、也还称不上熟识的他,一直没好意思询问对方与驭虎之术有关的话。

哪怕不可能学会那种神乎其技,能从这位口中多听听趣事,甚至只单纯亲近一下奇人也是极好。

现得知虞临并无居所,孓然一身的状态,他的心念立马动了。

“既然如此,那不如……”

然而他的话才刚刚启头,就被显然那抱有同样的想法好友抢先了一步。

作为这间茅屋以及书籍的主人,诸葛亮提出这筹备已久的意图时,无疑显得更顺理成章:“倘若虞君不嫌寒舍粗陋,不如暂时歇在此处?除去那未经亮注解的《六经》,若想同亮谈经论道,长歌抚琴,博弈投茕,亮亦随时奉陪。”

未来得及的徐庶,只好悻悻地叹了口气。

虽然没完全听懂诸葛亮的话,但秉着一事不劳二主的想法,虞临不加思虑地点了点头。

作者有话说:

注释:

1. 关于钟繇在官渡时运输2000匹马的记录,出自《三国志·魏书·钟繇传》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

2.关西为什么是关右而不是关左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了,但还是给不太了解这方面的读者标注一下)

东汉时期人们看地图是坐北朝南,左东右西的。所以以东为左,以西为右(跟现代相反)。“关西” 地区位于函谷关或潼关以西,按照这种左右的划分方式,就被称为 “关右”。

同理还有江东,陇西=陇右

3.关于西州的定义:

在两汉时期,西州的内涵发生了两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所指区域扩大;其次是内涵重心转移。西汉时人以西州专指西南益州地区,例如,由于广汉郡群盗横恣,汉成帝册免丞相薛宣时说:“西州鬲绝,几不为郡。”汉成帝显然是在用西州指称广汉郡所在的西南地区。经历了汉武帝时期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汉朝收复河套、开拓河西并设立郡县后,西州所指称的范围渐次扩及西北。到两汉之际,西州成为涵括西南和西北的实行郡县体制的大西部区域概念。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另一个变化,即“西州”概念的内涵重心发生转移。在东汉时期,虽然“西州”有时仍被人们用来指称益州地区,但用之指代凉州、朔方等西北地区的用法后来居上,变得更为常见,甚至是当西南和西北同时出现时,西州被用来专指西北。1例如,东汉初光武帝以陇、蜀为忧,独谓来歙曰:“今西州未附,子阳称帝,道里阻远,诸将方务关东,思西州方略,未知所任,其谋若何?”2隗嚣控制着凉州,但是他首鼠两端,所以刘秀说“西州未附”;占据巴蜀的公孙述(字子阳)称帝自立,所以刘秀说“子阳称帝”。在这个语境中西北凉州和西南益州同时出现,但是此处的“西州”显然仅指凉州而言,光武所说的“西州方略”,是指对付隗嚣的策略,当平定隗嚣“得陇”之后,光武才得以“望蜀”。

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汉代的“西州”应该包括西南益州和西北凉州、朔方地区。

兰ǎ生ú柠檬

摘自《争霸西州:匈奴、西羌与两汉的兴衰》作者薛小林,社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