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献出版社,p1-2
4.“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出自《战国策·赵策四》。
5.诸葛亮的姻亲关系网应该大多数读者也知道,这里只简单列一下。本文里的诸葛亮才刚及冠,还未婚。
诸葛亮次姐嫁给了庞德公之子庞山民(提一嘴庞统是庞德公从子);蒯祺则是诸葛亮长姐的丈夫,诸葛亮岳父黄承彦与刘表(后妻蔡夫人)是连襟,也就是说诸葛亮妻子黄月英是刘表的姨侄女。
6.雒阳洛阳的事绝大多数读者应该都知道了,这里直接用了《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作者成长,现代出版社p4的解释
“东汉奉行“五德终始说”,汉光帝定都洛阳后,以汉为火德,火忌水,改洛阳为雒阳。曹丕代汉称寺。 而魏行次为土。“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佳加‘水’,变‘雒’为‘洛’。”(《三国志·文帝纪》注引《魏略》) 因此严格来说,“洛阳”在汉末灵帝、献帝时期应作“雒阳”。”
7.沮、溺之等俦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桀溺为隐士名
8.博弈(围棋)投茕(六博)
西汉初期,围棋还仅有十五道,而到了东汉时就增加到了十七道,甚至到隋代时已发展到十九道。围棋棋谱纵横相间,表面看来似乎平常,其实际的围棋行围之法却变化百出,个中的布阵排列技法也是复杂多变。若要从容应对各种棋局,实非一日之功。东汉河北望都出土的围棋棋局石刻,清晰地复原了当时的棋局图谱。 《文选·博弈论》李注引《艺经》记载:“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可见,汉代围棋的基本样式与今日之围棋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在皇宫或民间,围棋都被看作是具有提高智能作用的一项竞技运动。
汉代六博中不独用箸投局,也有投茕的。茕相当于后来所用的骰子,投掷落地后则回转翻动。《说文解字·凡部》解释“茕” 字说:“茕,回疾也。”是说茕落地后回转的速度极快。实际上秦代是最先有茕的,而到了汉代,则对茕有了更进一步的发挥。孙机先生说:“汉代的茕皆为十八面体,其中十六面上刻一至十六的数字,另在相对的两面上刻‘骄’‘妻畏(生僻字)’二字。”骄应指骄棋, 亦即枭棋;而与此相对的,却是指不利的棋步。”在汉代马王堆汉墓和江陵凤凰山汉墓中都有博茕出土。《颜氏家训·杂艺篇》 说:“比世所行,一茕十二棋。”可见所说的茕与箸,其概念是一致的,稍有不同处是博局的大小不同、规模不一而已,如同书又载:“古为大博则六箸,小博则二茕。”六博的器具有些在当时是很讲究的,马融《樗蒲赋》说:“枰则素旃紫罽,出乎西邻,缘以绩绣,铁以绮文。”(《艺文类聚》卷七四引)局枰上铺有考究的毛织物、也有铺席的,织绣品也用来作装饰之用。
以上内容摘自《秦汉社会日常生活》作者王凯旋,中国工人出版社 p76-79
第6章 第6章
虞临在诸葛亮家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对两位当事人而言,自然是各有各的乐在其中,并未意识到光阴流逝之快。
而在旁观的那几位不曾与虞临谋面的友人们眼中,这无疑就显得十分稀奇了。
须知孔明虽退藏于密,于山中结庐,不叫闲客造门,知情者却晓他灵慧若神,志存高远,自比于管仲、乐毅。
寻常人根本无法入他的眼,更别说同他朝夕相处,一住便是月余。
刚结束对临郡另一位友人的拜访、初初归来的崔钧对此并不知情,只不解诸葛亮怎越发深居浅出,连着好几回的雅集都未现身。
这天仍不见人,他按捺不住了,正要备马上山寻人,就碰见了难得落单的二人共友徐庶,他赶紧凑了过去:“元直近来可好?”
一番简单的寒暄后,他直奔主题:“孔明可好?不知为何,我已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