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边用一堆虞临眼里如同开玩笑般的花拳绣腿比划了一通,几人受伤,守卫也终于从东边姗姗来迟。

却既没有为被抢了货物的倒霉商人苦主主持公道,也没有和稀泥地各打五十大板。

而是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其中一方的立场上,将神色愤愤不平的败者一顿训斥,然后强行驱散人群。

围观的人津津有味地欣赏完,哪怕无需驱赶,也渐渐自主散了。

虞临分神听了会周边人七嘴八舌的议论,搞清楚了两伙人是谁。

是各属袁绍麾下两大谋士,许攸与审配的族人。

自始至终都占上风的那方,赫然是势力于魏郡盘根错节、被袁绍出征前委以心腹重任,作为别驾坐镇邺城本营的审配门客。

而最后闻风赶来、毅然决然拉偏架的卫兵,正是别驾审配兄长之子审荣。

听到这里,虞临方才看闹剧时的那种事不关己感,一下就不翼而飞了。

即便他早知冀州阵营内派系林立,也没料到他们会将拉帮结派、排除异己这么摆到明面上。

甚至连敷衍的掩饰都不屑于。

袁绍看似还活得好好的,这方面的作用却跟死了没什么两样主公明明正于前线亲自坐镇,挥斥方遒,邺城作为后方最重要的大本营却在公然起火,任由掌握主公机密的谋士家人间发生冲突。

想到这意味着什么,虞临的眼里,终于失去了最后一丝光彩。

友人们精心为他修改的名刺,显然又失去了登场的希望了。

恰在这时,身侧忽然有人轻叹了一声。

混于纷杂的吵嚷声中,这叹息其实并不明显,只是虞临耳力实在过人,捕捉到后,不假思索地投去了一眼。

正巧与那人对上视线。

双方视线稍加接触,一向是能沉默就沉默的虞临微微垂眸,率先移开了目光。

他神色晏然,若无其事。

只可惜,明显更重礼节的对方,并未顺他所意地当做无事发生。

这位身长足有八尺的男子大大方方地笑了笑,非但没有走开,还主动向他走来。

在他身前,利落地拱手一礼:“鄙人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士。今日得遇郎君,不胜欣喜。敢问郎君尊姓大名?”

虞临抿了抿唇。

迄今为止,多年来彻底适应了独来独往的他,还是没能适应此时人能若无其事地同素味平生者打招呼,主动表达结交意愿的做法。

尤其在跟诸葛亮同住的那段时间,为了享受免费图书的待遇,他已经把少得可怜的说话欲给用光了同刘氏兄弟及太守陈登说的那些,已经是透支了明年的份额。

如非必要,他真不想开口。

他默默地盯着这位自称赵云的常山人士的脸看了一会,视线漠然,隐隐希望对方能因他冷淡,而主动放弃。

然而对方目中虽流露出一丝疑惑,却未扫兴离去,甚至笑得更友好了一点。

虞临:“……陈国虞临虞子至,愿问赵君起居。”

至少经过频繁练习,他已经渐渐习惯在自称里带上那个假籍贯了。

不过,虞临那份因再次被动交友而变得有些郁郁的心情,倒是很快就好转了。

赵云的行事做派直爽磊落,带义侠正气。

最重要的是,说话不喜咬文嚼字。

观其谈吐,不易看出对方亦曾读过不少书卷,但到底跟虞临之前其实很懒于打交道的那些文士很是不同。

确切地说,赵云刚巧是虞临自来到这个异世以来,结交的第一位修武之人这才让虞临恍然意识到,并不是所有人说话都需再三斟酌,凡语出必要引经据典的。

况且,赵云人生得高大矫健,心思却十分细腻。

他很快察觉出虞临沉默寡言的本性,并不似刘望之那般自顾自地滔滔不绝,而是不着痕迹地抛出各种各样的话题。

直到聊到虞临神色稍有变化,流露出一些兴趣了,他便顺理成章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