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笑道:“彧今夜便将修书一封,将幸遇伯侯这般贤才之事禀明曹公。还望伯侯暂留许都,稍候数日。”

杜畿同耿纪对视一眼,皆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几分欣喜。

虞临清楚,得了荀彧的这句话,杜畿已经等同于顺利出仕了。

他有些玩味地想:就不知道是走小皇帝那边的路子,还是走曹操司空府那边的途径。

不过杜畿并未忘记自己此行的主要目的。

他先恭敬向荀彧行了一礼,旋即温文有礼地表示要先护送继母返乡安葬,之后便听凭吩咐。

汉以孝道治天下,荀彧自不会反对他的做法:在赞赏之余,还主动提出派遣卫兵护送他。

杜畿自然又是一番感谢。

他稍迟疑片刻,还是主动抓住这间隙,向荀彧鼎力举荐虞临:“令君有所不知,此番北上,畿之所诸事得以顺遂,全赖虞君襄助。”

荀彧若有所思。

他原以为虞临不过文采斐然,性情直率,方如此得心高气傲的陈登看重。

却不想他身形清隽,体态闲雅,竟还是身怀武勇之人。

且闻杜畿的郑重语气,还不是寻常的拳脚功夫。

荀彧转念一想,遂道:“子至文武兼备,实乃难得之材。如今天色已晚,子至若无亲友在许,可愿移步寒舍,再作详谈?”

这话一出,令杜畿与耿纪皆都愣住了。

原来是在这里等着!

他们不约而同地想。

此前见荀令君同与杜畿相谈甚欢,好似一见如故,二人还暗自担忧虞临恐遭冷落,仕途难测。

但又敏锐发现,荀令君频频向虞临投去目光,不似毫无关注,反若饱含期许。

此刻更是确认,荀令君并非轻视了寡言的虞临。

恰恰相反应是极为看重,才会这般盛情邀约!

待用过哺食后,令君应会邀子至燃烛续昼,彻夜相谈。

想到这里,二人不禁替虞临欣喜不已。

虞临倒不曾想可能有这么恐怖的事情等着自己。

居无定所的他,迄今为止只在孔明与刘氏兄弟宅中借住过,更只曾于前者抵足而眠。

孔明看似挺想跟他彻夜闲聊的架势,奈何白天跋山涉水时耗费的体力太大,夜晚来临后,睡意便是沉沉。

勉强撑着说了几句,很快就睡过去了。

让虞临满意的是,对方睡相规矩,哪怕床不算宽敞,也并不打扰。

听到荀彧的邀请后,虞临一时踌躇不定。

荀彧身上的熏香,已经让他有些心神不宁,若去其府上,香气恐怕只会更加浓郁。

但应邀的话,不光更方便他进一步考察对方,如果顺利,还能私下里谈谈他的职业需求。

或许还能再见白天那三个、甚至是四个活泼幼崽……

虞临心底又抑制不住地泛起丝丝期待。

经过短暂的考虑后,他行了一礼:“令君雅意,临岂敢推辞。如此,便厚颜叨扰府上了。”

作者有话说:

1. 晋之垂棘:垂棘本指晋国垂棘之地出产的玉石,因质地温润、色泽晶莹,被制成玉璧(“垂棘之璧”)

典出《左传·僖公二年》及《韩非子·十过》,与晋国 “假道伐虢(guo第二声)” 相关: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虢国,但需借道虞国(今山西平陆一带)。晋献公采纳大夫荀息的计谋,以 垂棘之璧 和 屈地良马 为礼物,贿赂虞国国君,请求借道。

虞国大夫宫之奇识破阴谋,以 “唇亡齿寒” 劝谏,但虞君贪财受赂,同意借道。最终晋国灭虢后,返程时顺路灭虞,“垂棘之璧” 与良马也被晋国收回。

《三国志·魏志·钟繇传》裴注《魏略》里也有出现用法:“后太祖征汉中,太子在孟津,闻繇有玉玦;欲得之而难公言,密使临淄侯,转因人说之。繇即送之。太子与繇书曰:‘夫玉以比德君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