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想堂堂刘荆州,竟当真如此心胸狭隘,且蠢钝到难以设想!
思及此处,刘望之不由感慨万千,再度起身向虞临敬酒。
“昔日若非虞君明果独断,即便素不相识,亦对愚慨然伸出援手,这世间恐早已无刘望之此人了!”
作者有话说:
注释:
关于刘望之刘廙的事,选择性摘自《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
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也……廙兄望之,有名于世,荆州牧刘表辟为从事。而其友二人,皆以谗毁,为表所诛;望之又以正谏不合,投传告归。廙谓望之曰:“赵杀鸣犊,仲尼回轮。今兄既不能法柳下惠和光同尘于内,则宜模范蠡迁化于外。坐而自绝于时,殆不可也!”望之不从,寻复见害。廙惧,奔扬州,遂归太祖。
刘廙父亲名字为匊,摘自裴注《廙别传》载廙道路为笺谢刘表曰:“考匊过蒙分遇荣授之显,未有管、狐、桓、文之烈,孤德陨命,精诚不遂。兄望之,见礼在昔……”
《傅子》曰:“表既杀望之,荆州士人皆自危也。夫表之本心,于望之不轻也;以直忤情,而谗言得入者,以无容直之度也。据全楚之地,不能以成功者,未必不由此也。夷、叔忤武王以成名,丁公顺高祖以受戮,二主之度远也。若不远其度,惟褊心是从,难乎以容民蓄众矣。 ”
1.关于陈登诱严白虎余党搞孙策的事见《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三,原文:
广陵太守陈登治射阳(射阳县,前汉属临淮郡,后汉属广陵郡。应劭曰:在射水之阳。今楚州山阳县有射阳湖,即其地。贤曰:射阳在今楚州安宜县东。孙策西击黄祖,登诱严白虎余党,图为后害。策还击登,军到丹徒,丹徒县,前汉属会稽郡,后汉分属吴郡,春秋之朱方也。秦时望气者云,其地有天子气。始皇使赭徒二千人凿城以败其势,改曰丹徒。)《考异》曰:此事出《江表传》。据《策传》云:‘策谋袭许,未发而死。’《陈矫传》云:‘登为孙权所围于匡奇。登令矫求救于太祖,太祖遣赴救。吴军既退,登设伏追奔,大破之。’《先贤行状》云:‘登有吞灭江南之志,孙策遣军攻登于匡奇城,登大破之,斩虏以万数。贼忿丧军,寻复大兴兵向登。登使功曹陈矫求救于太祖。’此数者,参差不同。孙盛《异同评》云:‘按袁绍以建安五年至黎阳,策以四月遇害。而《志》云:策闻曹公与绍相拒于官渡,谬矣。伐登之言为有证也。’今从之。须待运粮 。
2.东汉时期房屋:
汉代民宅的一般情况是一堂二室。《汉书·晁错传》记载:“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先为筑室,家有一堂二内门户之闭,置器物焉。”据清代学者考证,汉代的堂屋多在前室,而居住人的内室则在堂屋的后侧和堂屋的东侧。所以,汉代民宅的平面图多呈曲尺形。但在汉代的一般人家住宅里,也多采用“一”字形, 即堂屋居中,左右两侧各为内室的格局,甚至出现有三合式和“日”字形结构的房屋。
汉代民宅的基本的房屋结构为一堂二内式。河南省陕县东汉墓葬遗址出土的小型陶器院落,其平面为长方形,前后有两排平房,院中大门位于前一排平房的右边,前排房屋并设有后门,可以通往院中并到达后一排房屋。前后两排房屋均为坐北朝南的正房、 后一排房屋用带门的墙壁隔开而为一前一后的两部分,前一部分当为堂屋,后一部分应为供居住之用的内室。这一堂一室就成了后排房屋的基本格局。在小院子的左边是一面矮墙,院子的右边则建有厢房。按照《仪礼·公食大夫礼》中记载的备办饮食之具的“东房”之说和三国曹植《当来日大难》中所说的“乃置玉樽办东厨”来看,院子中东边一侧的厢房极有可能是庖厨之屋,即汉代所谓东厨。前一排房屋中的一室也是作为居住之用,而另外用墙隔开的一间实际上成了由院门通向院子和后排房屋的走廊。 可见,汉代一般民人的院落面积不大,居住房屋的格局也以一堂二室为主。汉代的富裕之家则不限于二进一院式的住宅格局,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