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这个判断后,虞临便陷入了些微的不可思议中。

……怎么在他看来,这人的相貌也跟荀彧的颇为相像?

那人也同时看见了几乎是被埋在堆积如山的木简里,呈静思之姿的虞临。

他眼睛倏然睁大了一些,但很快便反应过来,唇角露出一抹含蓄但善意的笑。

在宽袖遮挡下,以肘轻轻推搡了下荀彧,作为催促。

却不知道这点小动作已被眼利的虞临尽收眼底。

虞临想,二人关系很亲近,应又是近亲。

下一刻,面上犹带些许无奈之色的荀彧,就证实了他的猜想:“此乃我三兄荀衍,字休若,现于宫中任监军校尉,与我同里而居。”

荀衍唇角仍微微上翘着,眸里也含着笑意,向虞临翩然执了一礼,主动示好道:“若君不嫌,唤我休若就好。”

荀彧眉头微蹙,向三兄隐秘地投去告诫的一瞥。

荀衍这才稍稍收敛了过于热络的态度。

明知或许是多此一举,荀彧接下来还是礼数周到地对三兄介绍了虞临:“这位乃虞临,字子至,陈国武平虞氏子,乃吾之贵客。”

二人都清楚听到,素为翩翩君子的荀彧,还在“贵客”二字上难得地加了点重音,进行强调。

虞临虽敏锐地感觉到荀衍对自己似乎有些过于热络和好奇,但并未察觉出丝缕恶意,因此也不反感。

既然双方已经认识,在案几后一落座,他就大大方方地观察起了荀衍。

明明是兄长,身量上却较弟弟荀彧要矮一些,也更加清瘦,更符合他心中有关此时文人的刻板印象。

身上也传来一阵香香的气息,但远没有荀彧来得香。

虞临很快就对香人二号失去了兴趣。

荀衍对此一无所知,仍饶有兴致地注视着虞临。

比起心思缜密、常年坐镇中枢的弟弟,他的性格在荀门子中算得上稍跳脱一些,但也心细如发。

经他一番打量,很快确定这位如圭如璋,光丽逸金的虞氏贵子,是真心静如水,不见波澜。

完全未将他从兄荀悦给震得神魂不守之事,放在心上。

须知荀悦虽是从兄,却年长他与阿彧二十余岁,且以沉静性情素著,除好著述、爱良才外,极少能叫他动容。

可这位虞子至却不知对从兄说了什么,以至于从兄心绪大乱、久不能平,又始终不愿意对他与阿彧透露一言半语。

荀衍心里纠结片刻,很快说服了自己,依着好奇的本心,小心地顶着荀彧饱含不赞同的锐目询道:“我观子至心光磊落,便欲冒昧一问。不知子至先前究竟对我那古板稳重的从兄说了些什么,竟叫他自此落荒而逃?”

作者有话说:

1. 戛(jiá)玉敲冰:敲打玉石和冰块,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2. 亦志在献替,然局势如此,并不被所用

《后汉书·卷六十二·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时,政移曹氏,天子恭己而已。悦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乃作《申鉴》五篇。其所论辩,通见政体,既成而奏之。”

3. 民富而教之:治理国家的基础是让百姓拥有充足的物质生活。只有百姓丰衣足食,社会才能稳定,这是治国的第一步。在百姓富裕之后,需通过教育引导民众遵守礼仪、道德规范(“教之”),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出自《论语·子路》:“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

4.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

语出《四民月令》的作者崔寔(shí)

5.噀玉喷珠 (xùn yù pēn zhū):喷出美玉、散落珍珠,常用来形容人说话时声音清脆悦耳、言辞优美精妙,如同珠玉落地般动听。也可比喻诗文优美或口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