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一个成都学者的精彩三国》作者方北辰,成都时代出版社,p110

4.淇园竹子多:

“在公元初,有一位名叫寇恂的官员担承河内(今河南武陟)太守,派人到淇园去伐取大量竹子,做成箭矢百余万支,用来演兵备武。这表明东汉初期河南淇县依然存在茂盛竹林。”《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增订版)》作者王子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385

5.南阳地区的“大楠材”=“大梓”

特别写作“大楠材”,应是取其树种适宜材用。《战国策· 宋策》炫耀南方林业资源时说到“楠”和“梓”:“荆有长松文梓,楩柟豫樟。”《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增订版)》作者王子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365

6.石:

弓和弩的拉力均以石(dan)为计算单位,一石约等于三十公斤,这也就是说,光要拉开一张三石弩就需要使出近百公斤的拉力。那么,有其两倍力量的六石或更强的弩,就更别说了。《中国冷兵器图典》作者蒋丰维 后浪出版公司 p172

7.陈国袁敏善单戟:

同样出自《典论》帝《自叙》:我年轻时通晓用双戟,自认为没有对手;当时民间俗称双戟为‘坐铁室’(意为持双戟如坐在铁屋中般防御坚固),使用钩和盾就叫‘蔽木户’(就像关闭了门户)。后来跟随陈国的袁敏学习,(他教导我)用单戟进攻破解双戟与盾牌的组合,每次施展都神出鬼没,对手根本看不出招数从何处而来。

原文:“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盾为‘蔽木户’。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

8. 君子不可自谓己长:君子不可凡事都自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

化用自“夫事不可自谓己长”同样出自《典论》帝《自叙》

第36章 第36章

虞临默了片刻, 语无波澜道:“令君请讲。”

就听荀彧道:“钟司隶处急缺良才,子至可愿领从事一职,往长安佐之?”

从事?

哪怕当真出身世家大族, 起家便为司隶校尉之要吏,也足见贵重。

虞临却毫不动心。

即使具体要作什么会因长官而异,但,这是不折不扣的文职自从见识过那七岁稚儿的文采,他就彻底绝了以文出仕的心。

闻言,他微微皱眉。

倒是不再将被幼崽冷待的事情放在心上了,当即就要拒绝。

然在他开口之前, 荀彧却像是已然洞察了他的心意,话锋一转:“此乃休若兄所言。然依彧之拙见,子至俨然更好农桑。”

虞临心念微动,定定地看向荀彧含笑的眼。

果然未叫他失望, 只听对方神色恳切,真挚征询道:“若我欲向主公荐子至守闻喜令, 子至以为可否?”

关于如何安置文武兼资,然名声尚浅,还不时出惊人之语的虞临, 荀彧思来想去,最后定下了河东。

闻喜县,属河东郡, 为司隶校尉部。

河东郡界接边塞, 且闻喜县往北之平阳县, 自十数载起便一直为南匈奴所据。

自黄巾贼患起, 河东郡内先有兵匪乘衅作乱,后有胡虏违戾不和。

烽火连绵, 蒸庶多已远走避难。

时至今日,仍敢留于河东郡此四战之地者,尚有三万户。

这三万户或是为客为奴,依附当地豪望;或是自习兵战,身为精勇;又或是羸弱贫困,别无选择。

眼下因孙策主动遣使休战,南地之危暂解;青州有臧霸等人坐镇,袁谭军滋扰不得,亦暂无忧虑;西南侧刘表一座谈客尔,只一昧观望,更是不足挂齿。

仍称得上后顾之忧、且绝不容有失者,必是关中一地。

荀彧心知,于主公眼中,只消能在官渡一役决出胜负前保住关中不失,已是有功。

若能有所寸进,更是大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