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一个成都学者的精彩三国》作者方北辰,成都时代文化出版社 p471

5.石榴:

晋·张华《博物志》说“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但它在中国历史上较为可信的首次出现,是东汉中期李尤的《德阳殿赋》。 德阳殿是洛阳北宫的主殿,在它不远处是濯龙园, 园中种植着各种果树:“德阳之比,斯曰濯龙。 蒲桃安若,蔓延蒙笼,橘柚含桃,甘果成丛。” 这里的“安若”其实就是石榴的另一种叫法。

石榴原产波斯。在汉代,统治波斯地区的是帕提亚帝国,也就是我国古籍中的“安息”。恐怕“安石榴”的“安石”正是取自于产地安息。至于“榴” 字,并不见于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 可见是东汉中期之后才创制的新字。石榴红色果实的出众外表与甘甜滋味,带给中国人不小的冲击。所以它以相当快的速度传播, 进而被各地文人墨客追捧。汉末到晋代,吟咏石榴的诗赋传至今日的数量也不算少。像西晋潘尼《安石榴赋》,称它是“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植于堂隅,华实并丽,滋味亦殊”。著名帅哥潘岳还在《河阳庭前安石榴赋》中幽默地说, 河阳这里固然只是“小县陋馆”,不过多亏有安石榴可以观赏。这一切都说明,石榴从皇家御苑走向基层的过程相当顺利。

当石榴风靡天下,它便不再是简单的一道佳果,而被皇室赋予了新意义。《北史》载,北齐安德王高延宗娶赵郡李氏之女为妃,后来文宣帝高洋到李宅赴宴,安德王妃的母亲宋夫人“荐二石榴于帝前”。席上诸人都不解其意,高洋更是随手拿起石榴扔着玩。所幸“北地三才”之一的文学家魏收在场,他跟众人解释道:“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孙众多。”一番话说得高洋十分欢喜,随即赏魏收美锦二匹。

石榴多子的意象,从此之后逐渐发扬光大。

摘自《中华遗产·舶来果蔬史》2024年01期p38-39

6.杜畿的官职,文中时间线应该早了2年,但的确是河东太守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译文:荀彧把他推荐给TZ,TZ委任他为司空府司直。升任护羌校尉,持有节杖,兼任西平郡太守的职务。TZ平定了河北,高幹在并州反叛。当时河东郡太守王邑,被朝廷征召;河东人卫固、范先表面上请求王邑留任,背地里却同高幹勾结。TZ对荀彧说:“关西的那些将领凭借险要的地形和骑兵,要是去征伐他们一定会引起大规模叛乱。张晟在崤山、渑县之间烧杀抢掠,向南联络刘表;卫固等人也借张晟的力量起事,我担心他们造成严重危害。河东郡依傍大山面临黄河,四周的邻郡又总是发生变乱,是当今天下的战略要地。请您为我推荐像萧何、寇恂那样的人去镇守河东。 ”荀彧说:“杜畿就是合适的人选。 ”于是TZ派人追赶正在前往西平郡上任的杜畿,改派他当河东郡太守。

原文:荀彧进之TZ。TZ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TZ既定河北,而高幹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幹通谋。TZ谓荀彧曰:“关西诸将,恃险与马,征必为乱。张晟寇崤、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河东被山带河,四邻多变,当今天下之要地也。君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 ”彧曰:“杜畿其人也。 ”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第38章 第38章

当杜畿乍闻虞临为司空掾属, 守闻喜令时,既为对方顺利出仕而欢喜,心绪又难免有些微妙。

平心而论, 尽管虞临身具鸿渐之仪,炳若日星,亦是一介白身。

既无诸如月旦评之流为他造势,陈国虞氏亦不知为何从未弘其孝名,初初起家,便受辟跃升为司空掾属。

又奉命守关中要县,不可谓不器重。

杜畿明知如此, 心神依旧难宁。

北归遇匪,他受虞临之恩,晓其瑰意琦行,心中甚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