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难满,果不其然,谁也不能免俗。
小池塘叶落了几重,又一年冬,殷晴扫去梅上雪,折梅细嗅,雪深深落在她肩头,青衫湿遍。自秋去冬来,燕归已有数月未寄书信来。
她的寒毒也奇怪地几月未曾发作,连入了冬,也不觉一丝寒意,起初殷晴未当一回事,直至那日她照常挥剑,却觉经脉之中有一股气息涌动,殷晴大惊,再出一剑,其势飒飒如风,竟斩去了半丛灌木,连赶去了师尊处,开阳替她把脉后,神情亦惊讶:“寒毒消弥无踪,经脉了无淤塞,猗猗,从此后,你可习武了。只是……”
开阳略有沉吟,复道:“你之前所中同命蛊,原本盘踞于你命门之上,而今力量似乎有所消退。”
殷晴闻言,面上不见丝毫喜色,反而眉头紧锁,面色苍苍如白纸,兄长寻药至今未归,这寒毒折磨了她十几载,怎可能说不见就不见?
除非……那天并非是梦。
燕归当真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走了,为何,殷晴不解。若真是他,他是使了何种方法解了自己的寒毒?又怎不肯留下。
殷晴眉目凝重,心绪纷乱如麻,还未等她细想,一小弟子急匆匆跑来,高呼:“大师兄回来了!”
自去岁兄长下山未归,殷晴整整一年未见兄长,只有寥寥家书报声平安。她心底又欢喜又急切,只得先搁置寒毒已解,随了师尊与一众弟子去山头迎他。
让殷晴惊异万分的是,此次归山并非兄长一人,还有一熟悉身影与他一道。
殷晴先是好好打量了一番殷彧,左探右瞧,生怕他也负伤而归,见他只是面色略有倦意,并无不好,殷晴才转向旁侧之人。依旧一身素色长袍,飘飘然不着尘埃,眉眼毓秀出尘,意气舒高洁,戴雪犹荣。
殷晴一下扑了上去,笑道:“洛姐姐,你怎么来了!”
她瞟一瞟沉静如水的兄长,又望向洛欺霜。
洛欺霜见是殷晴,露出微笑,颔首作礼,随之躬身向开阳剑尊深拜,沉声开口:“晚辈洛家洛欺霜见过诸位,请恕晚辈无礼,无拜帖便贸然拜访,今我随殷彧少侠共上昆仑,只为一事,东方焱身死,其首悬于琅琊城头,曝尸七日,无极宗动乱,江湖风云变幻,迟则生变,趁此之机,欺霜恳请武林各派戮力同心,一鼓作气,共诛魔教!”
洛欺霜目色清明,言辞坚定,言毕,又是深深大拜一礼。
此言犹如惊雷炸响,轰得全场人目瞪如铜铃,交头议论之声沸满盈天。殷晴望向殷彧,他似有所感,亦向她转头看她,唇边略略一笑,示意她安心。殷晴怔了片刻,似从这一场无声暗流之中,明白了什么。
第0146章 (一百四十五)终章:犹有燕归来
云南的冬算不得冷,总多晴时,日头依旧烈,阳光晒在身上,还有几分暖洋洋的。
燕归却已披上狐裘大氅,他躺倒榻上,腰腹一圈白布裹了又裹,伤处已逾两月,新肉长出来,暗自发痒。医者再三告诫,不得去挠,燕归也只好闭一闭目,胡乱想些旁的,打消念头。
他眉眼乌青,倦色浓重,多日未曾睡好。
这一年来陈事烦杂,蛊门将兴,东方焱得杀,最要紧是寒毒必解,需炼得移花之蛊。种种诸事,劳心费神,寝不成寐。
短短一载光阴,他先后奔返于云南,药谷,昆仑,无忧谷诸地。尤其欲炼移花之蛊,有三物必不可失,其一西域太阴国金赤乌之血,其二无忧谷不烬木之实,其三西北海烛阴之冰。
此三物,无一好取。
金赤乌乃太阴国鸟,日浴甘渊之地,生三足,被太阴国奉之为神兽。不烬木于无忧谷炎火山之巅,此木其叶如赭,实大如瓜,四季绯红,如火燃之不烬,故有此名。烛阴之冰更为传闻之物,相传上古有龙名曰阴烛,居西北海,人面蛇身,死后化作满江赤水,冬时凝冰,色如红翡,称其为烛阴之冰。
为得上述之物,自别后,燕归连月跋涉,餐风露饮,不曾歇脚。虽落得半死,至而今一身伤,也不由长舒一口气,纷沓之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