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设身处地想一番,他没了家世加持,在乡里能靠自己活下来吗?没田没地不会打猎写字难堪,抄书都嫌弃。连野菜都认不得。
天上地下,崔卫风终于脚沾地了。
崔卫风感叹道,“都是穷惹得祸。”脱贫,深深印在了崔卫风这个世家子的眼里。
与往日潇洒不羁的纨绔神情相比,他眼底多了一些悲悯。
李瑜见状,忍了又忍,最终没忍不住道,“县令大人,有些话我本不应当讲,但难得遇上一个心系百姓的父母官,这些犯忌讳的话不说,便再也没有机会了。”
李瑜知道自己要说的话多危险,评估崔卫风的人品做派后才敢出口。
果然崔卫风就道,“这里没大人,只两个乡野闲人闲谈,你尽管说。”
李瑜道,“王二郎这件事,只是一个缩影,固然是穷的原因,可要是没有前朝那严苛的嫁娶律法,百姓也不至于为了那罚金早嫁成风。”
“这些孩子心智还不成熟,连赚钱的能力都没有,又如何经营的好小家,先贤一直说成家立业,成家可以延续子嗣香火,田间可以添劳动人口,还美其名说孩子不懂事,等成家了就懂事了。可这完全是牺牲个人成长,被迫进入婚嫁里,那他们见识能力能得到提升吗?能经营好一个家庭吗?这样规则下世世代代繁衍出的人口,能出几个有出息的人才。这从长远看也不利于朝廷强大。”
崔卫风被李瑜的语气愣的一怔,只想那两孩子竟是随了他的脾性。
崔卫风沉吟了会儿,“人口是一国根本,赋税是基石。”
朝廷想要的是人杰吗?想要的是可控制可奴役听话的百姓。
他曾经听一个好友说过,科举也不过是把天下的聪明人聚集在一个瓶子里面洗脑教化,受制于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