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 / 2)

楚天摸了摸口袋,笑意盈盈,清早去付账之时,方知那桂花酿虽好,却要比寻常的酒贵上数倍,需付十辆纹银,所幸老者已在走时替他付了钱,倒让楚天有些许惊讶。

哼着小曲,骑着黄牛,喝着临走时让伙计灌好的酒,楚天享受着这逍遥自在,无论长安如何,人生得意须尽欢。

而老者,则并未往长安去,而是去往酒肆旁的一个小镇,要将带在身旁的小子暂时安顿在此,这小孩,并非其子嗣,而是故人之后。而这故人,已在半月前踏鹤西去。

老者要去长安,要去做一件早该要做,却一直未做的事。

第9章 道人骑牛入长安

距国诞之期越来越近,算算日子,已只有十日。

长安,也越发热闹,各地商贾行人,诸国使者遍布街头酒肆茶楼,说着各地风土人情,道着往昔趣事。

望月楼,长安最大的酒楼,亦是楚国最大的酒楼。

名为酒楼,却并不只是酒楼,这是一处颇为奇妙之地,长安,天子脚下,都说天上掉一块板砖砸中的都是一个官。虽只是句戏言,可京都,自然是王公贵族齐聚之地,可入了望月楼,无论是皇亲国戚,又或是一众官员,却无人会太过放肆。

故而坊间有传言,道这望月楼幕后之人乃是当今圣上,如此方可解释为何望月楼如此奇特。

对此,无人肯定,亦无人否定。

今日的望月楼尤其热闹,不仅楼中人满为患,甚至楼外都已是人山人海,若非有官兵在外,恐已有不少人爬上枫树,要一观楼内动静。

“兄台可知这望月楼中今日有何事,为何会如此热闹?”

有人开口询问。

“兄台可是刚入长安?”

“正是,望月楼之名虽早有耳闻,可今日才算是初次见到,却不知为何汇聚了如此多的人……”

“难怪,难怪……”

一番话语,询问之人方知晓内中缘由。

楚国之人好诗文,故望月楼初开之后,间隔半载便会在楼中办上一场诗会,曲水流觞,群贤毕至,以斗诗为乐。

然二十几年过去,已由初时的斗诗变为如今的斗酒,斗诗,对联,书画,等等,已宛如一文坛盛会,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只为在诗会上崭露头角,从诗会中亦有不少才学渊博之人名扬天下。

而今日,正是诗会之期,诗会本就十分热闹,再加之如今长安之人远超昔日,大楚各地之人慕名而来,而又有诸国来人也要来一观盛会之状,故望月楼中更是挨肩擦背,比肩继踵。

倏地,有人大叫一声,道,“你们看,那不是一年前夺诗会魁首的刑部侍郎公子李易吗,没想到竟连他都惊动了。”

引得人群一阵议论,一年之前,李易以一首七言绝句力压诸多才子,夺诗会魁首,不知有多少女子因此芳心暗许。可惜自那以后李易便未曾再出现在望月楼,也引得一众女子扼腕叹息,未曾想到今日竟再入望月楼,有不少女子脸犯桃花,眉目含情。

“李公子今日定能再夺诗魁之称,唉……真不愧是我相公,当真是风度翩翩,气宇轩昂……”

有女子幽幽的开口道。

话音一落,顿时惹得身旁的几名女子不悦,讥讽道,“当真是不要脸,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什么姿色,竟也敢称李公子为相公。”

“就是,人贵有自知之明,可惜呀,有些人却是如此恬不知耻。”

“两个小贱人,阴阳怪气的骂谁呢,老娘再怎么着也比你二位强吧,悄悄二位这身肉,倒可与我家喂养的飞猪相提并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找死。”

于是,几位女子竟当街扭打成一团,身旁之人连连退避,唯恐做了那受殃及的池鱼。

也有不少男子楞楞的盯着望月楼中,目中写满了羡慕,只道是,“若也有女子能为我如此,死又何妨。”

倏地,又有女子嗤笑一声,只见女子双手环抱胸前,满脸不屑之色,道,“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