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顾桓说完,他才说道:“武举要考马步弓箭和策试。马步弓箭,你是不用担心的,其中考试关窍,你可以向你们越王府的黄亭豪统领请教,他们黄家在广州也是有名的武举世家,最有经验的。策试要考兵法、天文、地理,却是要正经请个先生,不如就拜托舅舅,镇南侯麾下精通兵法谋略的人想来不少。”
顾桓心中感激,知道顾林是真心为他打算,过去抱了抱顾林,感动地说:“二哥真好!”
顾林无奈地笑道:“谁叫我是你的哥哥呢!”
顾桓抬起头,定睛看着顾林。十七岁的顾林已经是个长身玉立的少年郎,和顾楚有八分相似。从前他只觉得顾林是个只懂风花雪月、不懂人间疾苦的纨绔子弟,嘴里不说,其实心里隐隐有些看不起他的。
但是几年不见,顾桓成长了,顾林也不再是当年无忧无虑的国公府二公子。不过这样的顾林,即使出海,也不用人太担心了。
他心中自有丘壑,眼前自有广阔的天地!
兄弟两人都默契地没有提起陈昭。在顾林,是不想提起顾桓的伤心事,况且作为哥哥,他自然是偏心自己弟弟的,可怜弟弟一番深情付之流水。因想着,凭顾桓的人品才干,就算陈昭不懂欣赏,自有佳人赏识!
而顾桓,则是在事未成之前,不想对任何人说了。
他回到卧房,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副画,只见上头画的正是北江风光,山花烂漫,青山倒映,一叶扁舟一少年,正在悠然煮茶,画中人纤毫毕现,栩栩如生,想来在作画的人心中已经描摹已久……
顾桓看着,轻轻笑了起来。只要你也有心,那我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第62章 君臣
顾桓回到韶州时已是腊月,天上飞舞着柳絮般雪花, 顾行早领着人到镇越门码头迎接。
顾桓与欧阳先生坐上了同一辆马车。欧阳先生全名欧阳笠, 正是镇南侯为顾桓挑选的武举先生,原是镇南侯麾下谋士, 如今年老荣养。虽然名声不盛,但早年也是跟随镇南侯南征北战的, 兵法谋略出众,犹擅海战。
且欧阳笠本是粤北连县人,连县与韶州府的乐昌县接壤,是个群山环绕的山城, 出行不便,南来北往都要途径乐昌县, 与韶州府交流颇多。欧阳笠年少时也在丹霞书院求学,对韶州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因此,跟随顾桓来韶州,对他来说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心中很是感慨。
此时透过马车的窗帘往外看, 街道两旁的店家都挂上了红灯笼, 虽然天上下着雪, 行人仍然络绎不绝,扶老携幼地采购着年货, 一片喜气洋洋的新年景象。
欧阳笠捻着斑白的胡须, 感慨道:“这里是南城?倒是比从前整洁宽阔许多,也比从前繁华。”
顾桓恭敬地说:“那年洪水, 南城贫民房子倒塌了很多,越王殿下出资重建,这些街道都是后来建的。之后又聘请贫民修建堤坝、开垦坝地,再加上这两年有番薯和玉米充饥,百姓生活就好了。”
“正是盛世无饥馑!”欧阳笠神色有些动容,赞叹道:“越王殿下是位贤王!”
顾桓连连点头赞同。越王就藩以来,生活上极其简朴,王府虽大,因人口简单,内院许多院子都是封着。府内一个姬妾皆无,既不好声色犬马,也不重口腹之欲,闲暇时唯有读书下棋而已。
但是对于民生、军务支出又极大方,且处处落到实处,并不是一味沽名钓誉之徒。
且明明对镇南侯府颇为忌惮,却仍肯重用顾桓,光是这份气魄就足以令顾桓动容了。正所谓“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若非早知自家和杨家的布局,光是越王这份知遇之恩,就足以令顾桓为他出生入死了!
顾桓回府洗去风尘后,就去越王府请安了。
若是乡试过了,是要留在京中一鼓作气参加明年会试的,本来顾桓也是请假到明年四月,结果现在提前回来了。原因不言而喻。
顾桓听领路的内宦小声说,殿下在启德殿正殿接见他,且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