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们考策问。所谓策问就是结合兵书中的军事原则,联系历史上的著名战例或著名军事家事迹,问其成败得失,并于成败得失之际探寻灵活运用军事理论之道。

在策问上,顾桓是经过欧阳笠突击急训的,且毕竟来自后世,站在历史的巨人肩膀上,又有实战经验。策问对他来说不算难,仔细誊写完,才交卷离场。

“以策问定去留,以弓马定高下。” 若是考生的军事谋略方面不能够过关,就没有资格参加后面的武试。

七日之后,武举文试张榜,顾桓不出所料的获得了一等。在一等的榜单上,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泉州海军提督孙和的公子,他少年时的同窗――孙远。

随即还要考武艺弓马以定名次。文试俗称的内场,武试俗称外场。内场就在贡院当中进行,外场应试在金陵城外京营校场当中进行。

内场应试戒备森严,是全封闭式的,外场应试则允许百姓观看,不过将考场与百姓隔开一段距离。因而每次武举外场比试武艺,就有大批的百姓跑来观看,并且有庄家私自开设赌局,开出赔率,届时人山人海的,俨然是个盛大的节日。

众考生的亲友也会在考场外为考生加油助威。顾桓在考场外等候时,也看到了孙远。数年不见,孙远俨然已经长成了一个高大威武的少年将领,熊腰虎背、目光如电,两人远远地对视一眼,微微点头致意。

陪顾桓到考场的顾楚顺着顾桓的目光望去,也看到了孙远,微微一笑,轻声说道:“你还不知道,他是今科最热门的榜首呢!”

顾桓一怔,虽不知孙远为何也弃文从武,但今日校场遇见,就一较高下吧!

第70章 武举(二)

与文举考试动辄数千上万人甚至数万人参加,录取一两百人甚至数百相比, 武举考试就小巫见大巫了, 此次金陵武科乡试拟录取武举人二十人左右。

外场考试,朝廷提供马匹和兵器等物。

宽阔的校场周围圈着一排矮墙, 校场中间有个高大的堡楼,门匾上书“得胜楼”三个大字, 得胜楼上插满了各色旗帜,在秋风中猎猎作响。楼下两侧摆满了刀枪剑戟,发出森严的寒光。

三通鼓罢,武举武艺比试正式开始。

武艺比试包括弓箭、兵器、翘关、负重、相貌、对答六项比试。每一项比试都分“绝伦科”和“平等科”, 考生可在擅长的领域选择绝伦科,非擅长的领域选平等科, 评判标准也不一样。

首先进行的是弓箭比试。弓箭分步射、骑射、穿札以及踏/弩四项,步射比的是准头;远射比的是射击距离;穿札就是以弓射铠甲,穿透甲片测试弓力;踏/弩就是将神臂弓上弦。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决胜关键,所以弓箭比试放在第一项,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比试。

此时校场的桌案上摆了许多弓箭、兵器等等, 步射弓都是一石以上, 骑射弓七斗以上。越强的弓射距也越远,考生可随意挑选, 但前提是你得拉得开的才行。

绝伦科步射要求可试二石弓, 十发七中靶心以上为一等,十发五中为二等, 十发三中为三等,否则就被淘汰,平等科要求至少一石弓。

顾桓与其他选择绝伦科步射的考生一起上场,他挑了张二石五斗弓,也是目前最强的弓。

校场外嘈嘈杂杂,买了赌局的人更是伸长了脖子,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看到顾桓挑了最强的弓,都纷纷议论起来。

“这个人是谁?看起来不是很强壮的样子,他拉得开二石五的弓?”

“你不知道?这就是定国公府三公子,去年万寿节,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个打虎英雄!”

“这样的勋贵公子,造势罢了……”

“嘿!我倒是买了他做案首!”

“你别把裤子都输掉了!”又一个人挤眉弄眼,自以为神秘地说道:“我三舅的大舅子在京营里的,说这次的主考官从前是孙家的下属,孙家的公子也要下场呢!”

“咦!那不是孙公子,他也选了绝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