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2 / 4)

长”,而非“兄”,因为年龄相差较大,小时候的喜兰与大哥总是玩不到一处去。大哥读书识字的时候,她刚哇哩哇啦地学说话;等她满地疯跑的时候,大哥已经俨然一个小大人,开始替爹妈管教起顽劣的自己;等她日渐端庄、少女初长成时,大哥也已经娶妻生子,独立门户。八年的时间差让喜兰把大哥视为长辈,多的是敬,却少了一些和二哥、三哥的亲昵。

后来家里长辈陆续离世,喜兰对大哥的感情也越发的复杂起来,一方面她觉得,大哥成了这个世界上,她唯一可以当成长辈的人。另一方面,她也会生出那么一点怨恨,怨恨大哥如果真的像长辈那样再多为这个家付出一些,自己也许就能把学上完,那样自己的人生也许就此不同。

还是在喜兰自己成了家之后,她才慢慢理解了大哥当时的不容易。嫂子生完孩子之后身体一直不好,孩子还小,家里家外全靠他一人忙活,顾小家已经让他身心俱疲,父母这边他也隔三差五跑过来忙活,现在想来对于当时的他来说,那应该同样是一段心力交瘁的日子。同为儿女,没有谁规定老大就一定要多付出,这个道理也是喜兰在自己为人妻为人母之后,才明白。

父亲去世后,大哥不再种地,带着妻儿到邻省讨生活。因为邻省地理资源的优势,在老三的建议下,他做起了供应山货的买卖,一开始是供应给老三所在的山货店,后来,渠道一点点打开,生意渐渐好了起来,大哥一家在那个城市彻底安顿下来。

这么多年来,除了逢年过节、子女考学、结婚外,喜兰一家和大哥家走动的并不多,但始终有书信往来。大哥是一年前被查出患病的,虽然他极力隐瞒,但侄子还是在来信中告诉了喜兰。喜兰和凡江也在收到信的第二天,就坐火车去了大哥家中探望。那时的大哥看上去状态还可以,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喜兰还记得当时大哥笑着安慰她,说算命的说自己命硬,克死了父母,克的妻子身体也不好,这么硬的命怎么能随便死掉。可是那笑容中的悲凄,喜兰不忍直视。

后来,喜兰和二哥、三哥陆续去看过大哥好多次,大哥的状态一次比一次差,差到他自己再也无法用笑容去掩饰。最近一次探望是大年初三,喜兰两口子、其他哥嫂都去了,一进到大哥的卧室,喜兰就忍不住落了泪他更瘦了,这个年轻时干农活的好手,曾有着那么厚实的肩膀和红活圆实的双手,如今,病榻之上,整个人消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面色蜡黄,唇色苍白中带着点点紫色的疮疤,喜兰知道,那是胃疼起来,他拼命咬住嘴唇留下的痕迹。

见到弟弟妹妹的大哥,强打起精神,“大过年的,儿女好不容易都放假回去看你们,你们几个大老远的跑我这来干啥,不用担心,我没事儿,死不了。”

从大嫂那里,喜兰得知,在大哥的授意下,子女已经给他准备好了寿衣,样式还是他自己定的。

“你大哥身体一直很好,不好的是我,可没想到......”

"你大哥年轻时候,没穿过什么好衣服,他说这回要挑好的。”

“你大哥总和我念叨,下辈子不想再当农民,也不想当小商贩,想当个有钱人,供你们念书,尤其是要供喜兰......”

大嫂的念叨引得兄妹几个涕泪纵横……

那次回来后,喜兰和凡江琢磨着看大哥的状态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可没想到,半个月后,这坚持就走到了尾声。

喜兰两口子把令谦兄妹都带去了,虽然两家人走动不多,但那毕竟是孩子们的大舅。二哥、三哥也把孩子们都带去了。孟家兄妹成家立业的这许多年里,都没有像这次聚的这么齐,之前的每次聚会,总是因为各种原因,缺几口人,大家总是遗憾却心怀期待地说,下次再聚,下次再聚。当时的大家,都坚信一家人总有聚齐的时候,可是谁能想到,这唯一的一次齐聚,却是为了告别。

弥留之际的古兆德已经没有力气睁开眼睛看看这一屋子的亲人了,不知道昏沉之中,他能否听见亲人们的啜泣,也许吧。在亲人的陪伴下,他的生命在六十六周岁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