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2 / 4)

新的生活在眼前铺展开来,令超已经隐约看到它的模样,身体里涌动着一种久违的躁动,想赶快伸展拳脚,去开疆拓土。但令超这样毫无修复经验的新人显然是不能立刻上岗的,博物馆所有新员工都要经历为期不短的系统培训,从理论到到实践,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可以正式进入到试用期,不达标,对不起,只能走人。往年都是入职的第二天就开始培训,今年由于馆里一部分专家到英国参加一个论坛,要半个月后才能回来,因此,这批的培训被延后,馆里也破天荒的给这些年轻人放了五天的假,算是“最后”的放松。

韩童作为“地主”,格外热情,本想利用这五天时间带着室友在天津来个“深度游”,但征询意见时,令超和王海洋却都想回老家看看,因为一旦开始培训,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放这样长的假了。 陈耀祖家太远,往返时间不够,听凭韩童安排。想回家,人之常情,韩童当然理解,他决定先陪孟令超和王海洋去采购一些天津当地特色食品和手工艺品,作为礼物带回家,然后五天假期再邀请陈耀祖去家里做客,顺便一起逛逛。等大家都回来之后,再四人同游。

在带着令超他们采买礼物时,韩童还自掏腰包给三位室友每人买了一份精致的小礼物,笑言,他们自己留着也行,带给家人也好,算是来自天津的问候。短短几天的接触,令超觉得韩童不愧为四人中的老大哥,为人热情爽朗,办事周到妥帖,决断力强,又不给人压迫感,细雨微风般的照顾让人很自在。过去,自己在为人处世这方面关注的少,他一直认为人情等于世故,自己不想变成一个世故的人。如今想来,这种想法有失偏颇,人情更多的还应该是情。看来,真的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眼前的韩童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令超早就归心似箭了,父母搬了新家,他还没有机会回去看,只从电话里听妈妈、姐姐说起新家的样子。得知有五天假后,他第一时间便买了回家的火车票,给家里打了电话告知自己要回去的消息。假期一大清早,就拎着简单的行李和一大堆礼物奔向了火车站。

一路上,令超的内心都是雀跃的,雀跃到连车厢内的嘈杂都悦耳了不少。有个词叫“衣锦还乡”,自己这当然算不得衣锦还乡,但显然不是狼狈逃窜,就算没有成为正式职工,但早晚会成的,他有信心。令超想象着回家后,左邻右里、亲朋好友会怎样的热情寒暄,父母会带着怎样看似不经意却又骄傲得不得了的神情。小时候,他带给父母的表情,更多的是人家上门告状时的不安和歉意,批评教育他时的焦躁和愤怒,以及高考失利时,隐忍又恨铁不成钢的失望。

令超想,终于有一天,他也可以让父母感受到独属于他的荣耀时刻。虽然一直不肯承认,但潜意识里,小时候的自己还是活在哥哥姐姐的影子里的,大哥的稳重可靠,大姐的博学独立,二姐的俏丽灵秀,每个人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只有自己,永远是一头驯不服的“毛驴子”。不知道如今在父母的眼中,这头“毛驴”算不算得上一个人了,无论如何,至少可以称得上是一匹马吧,一匹晚熟的千里马。

也许早晚真的不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蜕变的节点,只不过,变好或变坏,绽放或枯萎,时也命也,当然,更离不开自己与时运的抗争,这便是热热闹闹的人生吧。

八月归乡

九六年八月,即将踏上人生另一阶段的令超回到了老家,在父母的新房子里做着短暂的休整。

从火车站出来的一刹那,年纪轻轻的他竟有种落叶归根的恍惚。这些年,为学业奔波,时间以寒暑假为节点,被拆分成了无数个小段,细数下来,这些小段连缀在一起,竟已是好几年的时光了。

出站口,父亲远远地冲他挥着手,一脸慈祥的笑。踏入新家,令超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按理来说应该陌生吧,可又有种莫名的熟悉,仿佛曾在这里生活过好多年。他想,也许是父母的习惯和气息,在搬迁的时候也一道跟了过来吧。

母亲拉着他里屋外屋地参观,细数着每一样东西都是谁在哪里置办的。和父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