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2 / 5)

只是对这个学生的名字好奇,也和别人一样猜测这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将两个人的姓氏与他们爱情的结晶融为一体。可这个学生资料中母亲那一栏却是空白,每次开家长会,来的也都是他的父亲。

是离异,还是母亲亡故?罗老师心里添了些许的疑惑,但毕竟涉及到个人隐私,她也没有去打听,还是某一天,罗永忆偶然听到孟与胡等几个学生闲聊说到父母离异的事情,这才确定这又是一个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的孩子。

上班这些年,罗永忆眼见着学校里离异家庭子女的数量逐年增长。离婚在这个时代已经不足为奇,高中生们也早已不再对离婚、外遇这些字眼谈虎色变。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早已从父母身上学会了这些词语的含义。尤其是九十年代初期,从内陆过来的那批人的子女们,很多人都经历过父母从两地分居,到联系甚少,再到各自安好的过程,也早已习惯跟随其中一方或是在重组家庭中生活。不习惯又能怎样呢,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改变,总有一些人不再甘心居于一隅过平淡的一生,总有一些人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去寻找人生多种的可能。不是只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渴望外面的世界,三四十岁,甚至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同样渴望,欲望的小火苗一旦被点燃,便再也无法轻易熄灭,以或快或慢的速度蔓延着,最终都会发展成燎原之势。

大时代的浪潮波涛汹涌,每个被裹挟其中的人都在主动或被动地做着人生抉择。渴望现世安稳的人坚定不移地固守着眼前的幸福,躁动灵魂无处安放的人义无反顾地寻找下一个灵魂的栖息地。无所谓对错,不过是个人选择罢了,只是,近旁的人难免被这抉择所波及,尤其是孩子。

当班主任时间长了,罗永忆对班里学生的家庭状况也更加了解。也许是内心深处的同病相怜感作祟,她对内陆地区过来的那些单亲家庭的学生格外关注也格外照顾,孟与胡就是其中一员。抛开这些因素,孟与胡也的确是非常讨人喜欢的孩子,他身上的阳光和自信有时会让罗永忆很难将他归于单亲家庭子女的行列。她也十分好奇,到底是怎样的父亲,怎样的教育才能让眼前的这个孩子丝毫不见怯懦、孤僻和颓废。直到孟与胡这次意外受伤,罗永忆和他们父子近距离接触下来,才明白为什么教育学书籍里总是强调家长爱与陪伴的重要性。

高三学生只有周日白天有短暂的休息时间,一些住校离家较远的学生嫌来回折腾麻烦,便不周周都回家,罗永忆便利用这个时间隔仨差五地邀请一些不回家的学生去自己家里吃饭,虽然这样不免会让母亲受累,但好在母亲也喜欢热闹,喜欢烹饪,平时就她们母女二人吃饭,母亲的厨艺总不能完全施展,现在有了客人到来,母亲算是有了大展拳脚的舞台。

得知孟与胡的父亲出差还没回来,这个周日,罗永忆也邀请了他去自己家吃饭。学生们凑在一起,聊开了,言语之间难免会对学校紧张的作息时间有所微词,顺理成章的,也就有孩子聊起父母过于严厉,给自己的压力过大,大家又七嘴八舌地吐槽起家长。骂学校的时候孟与胡也是眉飞色舞,别人抱怨起家长的时候,他却坐在一旁微笑不语。

同学孙迪问他,“怎么不说话了,是不是怕罗老师给你告家长啊?放心吧,罗老师是咱们的人,不会泄露机密的,是不是,罗老师?”

大家都笑了,罗永忆也笑着问道,“是啊,小孟同学,你父亲就没有什么可‘批判’的?”

虎子笑了,说,“当然有,但是比起他给我的,好像又没有了。”

孙迪不依不饶,“孟与胡,我记得你爸妈也离婚了吧,你就不恨他俩?反正我恨???,我爸我妈都再婚了,还都有了新孩子。你们是一到周末回不去家,我是有家也不想回,那是他们各自的家,不是我的家,我在广州没有家。”

一句话说的大家都沉默起来,罗永忆的心底也泛起一股酸涩。父母离婚的时候,她和这些孩子的年纪也差不多,虽没有如此强烈的恨意,却也曾有过很多的不理解,也因此陷入过自卑。虽然长大之后,她渐渐理解为人父母也有许多的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