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游人如织,众人前前后后,随着人潮走,袁未罗瞅了又瞅水面,嘀咕道:“这说是河,怎么瞧着像湖?水面好宽!”
“呵”林元舆点头笑了一声,负手边行边道,“这炮山河啊,原先是扬州的护城河,千百年间,几番扩建,渐渐形更类湖,但人们还叫它护城河,后来又叫保障湖。扬州话里,‘保障’读起来像‘炮山’,久而久之就成了炮山湖。”
林元舆虽非江南人,但讲到这里,忍不住显出几分学究姿态,别着嗓子学扬州人讲“炮山”二字,刚学完,袁未罗还来不得夸赞,旁边百姓便有多话的回头:“我们扬州人可不这么说话!”
“咳、咳!”林元舆连咳两声,下意识回首望柳湛,太子殿下依旧淡然,面上丝毫瞧不见取笑之意。
林元舆脸上红烫稍淡,对视下,不得不朝柳湛挤出一笑,而后转回头。
左看右看,打哪突然来了这么多人!
林元舆才发现,自己一行人已经从跟着人潮走,变成被人潮推着走,行快行慢皆不能,亦难顿脚。虽有蒋望回挡着护着,分拨人潮,仍有行人无意擦到林元舆肩膀和手,他急忙再次回望柳湛,太子殿下亦如是,有几位行人经过时,几乎是贴着太子殿下走。
这成何体统!
林元舆张望周遭,急指湖面:“希颜,雇艘船。”
“好!”蒋望回应声转向,胳膊如桨拨水,艰难辟出一条拐了弯的,通向码头的道路。
炮山河上的码头人称“御码头”,前朝的前朝高祖皇帝曾在这里登过船。湖上的游船迥异于江上,全然着重一个“游”字,在水面上兜一圈,逛完炮山河十二景,回到原地。
人多,船少,蒋望回赶紧挥手招了一支,没有细挑。那船家摇橹靠近,开门见山,与蒋望回说价钱:“大官人是包船啊还是搭伙?”
“包船。”
“包一日兼夜游十两,不夜游六两,单兜一圈五百文。”
蒋望回闻言,从怀中掏出一张交子,船家眼睛雪亮,一眼瞅清这是张面额最大,一百两文银的交子,正窃喜着,蒋望回镇定道:“单兜一圈。”
船家挑了挑眉。
蒋望回将交子递给船家,船家思忖是不是剩下的皆是赏钱,又不敢问,但装傻充楞收下也不行,便旁敲侧击:“大官人没有小点的么?”
“没有。我们从外地来,为着行路方便,身上只带了这样的。”
船家抿了抿唇,只找转身开钱箱给一行人找零,行动慢慢吞吞,蒋望回却始终不提赏银的事,等零零碎碎都找给蒋望回后,他指间摩挲铜钱,缓了须臾,才拿出一百文递给船家:“梢公买酒。”
“多谢大官人,咱们上船,上船!”船家笑嘻嘻拉紧栓绳,热情洋溢,心里却道哪里来的外地瘪三,抠抠搜搜,不懂规矩。
蒋望回和柳湛一左一右,恭敬护着林元舆上船,袁未罗和蒋音和走在后面。袁未罗一跃上船,引得船头灯笼摇晃,他抬手摸了下灯笼:“这还缠金红纱的?”
“走了。”蒋音和拉他进舱。
舱内柱梁亦缠了彩帛装饰,还在坐席中间摆满鲜花,船行花开,风暖花香,加之湖上时不时传来歌声欢笑声,好不醉人。
一行人都是初次游炮山河,并不知道因为银子没到位,平堂山、熙春台、九曲池……这些个景致船家讲解时皆有敷衍,东蜀岗更是提都没提。
到炮山河最著名最热闹的经典,船多拥堵,不得不停下,船家才多讲两句:“炮山河上有二十四座桥,也就是我们扬州人喊的念四桥。眼前这座叫南阿师,用汉白玉造的,您们眯起眼睛看,是不是像仙子白玉带?前朝小杜大人写给韩判官,说‘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那最脍炙人口的两句诗正要配合桥上箫声,脱口而出,就听前面尖囔高叫,吵将起来,连带着四五只船摇动,随波传荡,柳湛他们乘坐的游船也跟着左摇右晃。
“怎么了?”袁未罗脑袋探出窗外看热闹,听了半晌,似懂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