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之于曲,天实纵之”
《天净沙》小令,纯是无籁,仿佛唐人绝句。马东篱《秋思》一套,
周德清评之,以为“万中无一”,明王元美等,亦推为套数中第一,诚
定论也。此二体虽与元杂剧无涉,可知元人之于曲,天实纵之,非后世
所能望其项背也。”
《宋元戏曲史》第十二章
《老生儿》《救风尘》二剧布置结构甚佳
元剧关目之拙,固不待言。此由当日未尝重视此事,故往往互相酹
袭,或草草为之。然如武汉臣之《老主儿》、关汉卿之《救风尘》,其
布置结构,亦极意匠惨淡之致,宁较后世之传奇,有优无劣也。
《宋元戏曲史》第十二章
《元刊杂剧三十种》”可谓海内外秘笈”
《元刊杂剧三十种》已见过,系黄荛圃藏书。各本有“大都新刊”、
“古杭新刊”字样,行款、字之大小亦不一,系杂凑而成者,唯确系元
刊,非明初刊本也。其中《元曲选》所有者十三种,字旬亦不同,无者
十七种,可谓海内外秘笈。而此十七种中有甚可贵之品,如关汉卿之《拜
月亭》、杨梓之《霍光鬼■》(见《乐郊私语》)等在内。唯刻手不佳,
其式样略如今之七字唱本。此为到东以来第一眼福也。
《致缪荃孙》(1912 年7 月20 日)
《严子陵垂钓七里滩》当为宫大用作
《新刊关目(严子陵垂钓七里滩)》,元宫天挺撰。各书均未著录。
惟《录鬼簿》载宫大用所撰杂剧,有《严子陵钓鱼台》,此剧文字雄劲
遒丽,有健鹘摩空之致:与《范张鸡黍》定出一手,故定为大用之作。
大用曾为钓合书院山长,故作是剧也。
《〈元刊杂剧三十种〉序录》
关剧中的“阿马”与“阿者”
余见元刊本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称父为“阿马”,母
为“阿者”。“阿马”为女真语,今犹用之,殊不知其所出。若“阿者”,
则恐金人所用古语也。《淮南子,说山训》: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
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杜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高诱
注:“江淮谓母曰‘社’。”《说文》:“姐,蜀人谓母曰‘姐’,淮
南谓之‘社’,从玄,且声,读着‘左’。”《广雅?释亲》:“姐,
母也。”“社”“姐”音略近,“姐”即“社”也。故《北齐书》:太
原王绍德称其母李后为“姊’姊”。至南宋时,高宗犹呼韦太后为“大
姐姐”。(见《四朝闻见录》)人呼母为“阿者”,即“阿姐”之音转,
未必为女真语也。
《东山杂记》
“免起早迎霜”
《汉宫秋》杂剧《梅花酒》、“草已添黄,色早迎霜”,《雍熙乐
府》作“兔起早迎霜”。案,《乐府》是也。王得臣《麈史》(下),
官制:时将作监簿改为承务郎,或曰:迁官,则为“迎霜兔”矣。观此
知作“兔”为合。古人淹雅,虽曲家犹如此,不可及也。
《〈元曲选〉跋》
《琵琶记?吃糠》一出,“实为一篇之警策”
此一出(雏按,《琵琶记?吃糠》)实为一篇之警策。竹垞《静志
居诗话》谓:闻则诚填词,夜案烧双烛,填至《吃糠》一出,句云:糠
和米本一处飞,双烛花交为一。吴舒凫《长生殿传奇序》亦谓:则诚居
栋社沈氏楼,清夜案歌。几上蜡炬二枚,光交为一,因名其楼曰:“瑞
光”。此事固瞩附会,可知自昔皆以此出为神来之作。然《记》中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