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青芜路,认依稀,王谢旧邻里。临春结绮。可怜红粉成灰,萧索
白杨风起。因思畴昔,铁索千寻,谩沉江底。挥羽扇,障西尘,便
好角巾私第。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
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东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几重口
翠。
《二牖轩随录》
元
元杂剧的三个时期
有元一代之杂剧,可分为三期:一、蒙古时代:此自大宗取中原以
后,至至元一统之初。《录鬼簿》卷上所录之作者五十七人,大都在此
期中。(中如马致远、尚仲贤、戴善甫,均为江浙行省务官,姚守中为
平江路吏,李文蔚为江州路瑞昌县尹,赵天锡为镇江府判,张寿卿为浙
江省掾史,皆在至元一统之后;侯正卿亦曾游杭州:然《录鬼簿》均谓
之“前辈名公才人”,与汉卿无别,或其游宦江浙,为晚年之事矣。)
其人皆北方人也。二、一统时代:则自至元后至至顺、后至元间。《录
鬼簿》所谓“已亡名公才人,与余相知或不相知者”是也。其人则南方
为多,否则北人而侨寓南方者也。三、至正时代:《录鬼簿》所谓“方
今才人”是也。此三期,以第一期之作者为最盛,其著作存者亦多。元
剧之杰作大抵出于此期中。至第二期,则除官天挺、郑光祖、乔吉三家
外,殆无足观,而其剧存者亦罕。第三朋则存者更罕,仅有秦简夫、萧
德祥、朱凯、王晔五剧,其去蒙古时代之剧远矣。
《宋元戏曲史》第九章
元代曲家应以“关、自、马、郑”为首
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知、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
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辞,
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白仁甫、马东篱高华雄
浑,情深文明;郑德辉清丽芊绵,自成馨逸:均不失为第一流。其余曲
家均在四家范围内。唯宫大用瘦硬通神.独树一帜。以唐诗喻之,则汉卿
似自乐天,仁甫似刘梦得,东篱似李义山,德辉似温飞卿,而大用则似
韩昌黎。以宋词喻之、则汉卿似柳耆卿,仁甫似苏、东坡,东篱似欧阳
永叔,德辉似秦少游,大用似张子野。虽地位不必同,而品格则略相似
也。明宁献王《曲品》,跻马致远于第一,而抑汉卿于第十。盖元中叶
以后,曲家多祖马、郑,而祧汉卿,故宁王之评如是。其实非笃论也。
《宋元戏仙史》第十二章
《窦娥冤》《赵氏孤儿》可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
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
《汉官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
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
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
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
愧色也。
《宋元戏曲史》第十二章
元剧之“三大杰作”,《汉宫秋》
《梧桐雨》《倩女离魂》
余于元剧中得三大杰作焉:马致远之《汉宫秋》,白仁甫之《梧桐
雨》。郑德辉之《倩女离魂》是也。马之雄劲,白之悲壮,郑之幽艳,
可谓千古绝品。今置元人一代文学于天平之左,而置此三(原作‘二’)
剧于其右,恐衡将右倚矣。
《录曲余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