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4 / 5)

承上句而来,回忆起少年那种歌酒行乐、欢畅无极的时光,当时之乐,更衬此刻之悲。“岁华易老,衣带宽、懊恼心肠终窄。”年华逝去,衣带渐宽,烦闷心情终究难以释怀。“衣带宽”,借用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句。此句意相连而总结中片,“懊恼”与中片开头“脉脉”凝愁之态相对应。

“飞散后、风流人阻。”中片结句说此种心情难以释怀,下片仍回忆少年。与佳人分别后,人相阻隔,只有风能自由来去。颇多落寞,蕴含其中。“兰桥约、怅恨路隔。”与佳人纵有蓝桥之约,却只能怅恨路途远隔。蓝桥,蓝溪之桥,位于陕西蓝田县。唐代裴航科考落第后在此地遇仙女云英。后常以蓝桥喻指男女约会之处。比如黄梅戏《蓝桥会》,电影《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的翻译即来源于此。“马蹄过、犹嘶旧巷陌。”马蹄声过,嘶鸣中恍惚间仿佛又见旧时熟悉的巷陌。“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凝思又把阑干拍。”末尾两句诚可玩味。往事只堪伤,不由得举目而望;望尽秋景益发使人孤苦哀痛,凝思间又把阑干拍遍。伤悲之情,难以言表。结尾感伤之意正是总结全词。“叹往事、一一堪伤”总揽下片之意韵;“旷望极”,犹见上片之景致;“凝思又把阑干拍。”凝思的当是中片“脉脉”之时所凝的离愁别绪吧。诸多叹喟,万般情绪,都锁在这末尾之句。收得有力而余韵悠长,让人深为赞叹。

这首词意韵流动,章法严谨,结构缜密,曲致回环,各尽其妙。美成大家之笔,让人叹服。

总的来看,美成二首虽则沉郁典丽,但苏柳二词格调之高远古朴,境界之宏阔壮美,意旨之深沉悠长,仍稍胜之。其中的清朗健拔之气,颇令美成词失色。《水调歌头》、《八声甘州》“不能以常调论”,为不易之说,此乃天才之词,已近乎神品。

五十七

稼轩《贺新郎》词(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辛弃疾的《贺新郎》(绿树听鹈鴂)第十一条曾经提到过,老王在这里说辛弃疾对意境的理解臻于神妙,那就来看看这首“章法绝妙”、“语语有境界”的佳作吧。

贺新郎 辛弃疾

(送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稼轩之词,多现炫目之色,发聩之声,以辅拔峭之言,慷慨之气。悲歌击于长空,震人心魂。这是他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鹈鴂鸣于绿树,闻之本已让人心生悲戚。奈何鹧鸪声刚停,杜鹃凄切之声又起。杜鹃声若“不如归去”,归去何方,诚然未明,徒增萧索落拓之意。“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鸟啼声凄婉,让芳菲落尽,春归无处。此句化用《离骚》“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之意。“算未抵、人间离别。”即便鸟啼声如此,也比不上人间离别之苦恨绵长。“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马上琵琶关塞黑,用王昭君出塞之典;长门翠辇辞金阙,用陈后被黜于长门宫辞别汉武帝刘彻之事。“看燕燕,送归妾。”《诗·邶风·燕燕》载卫庄姜送戴妫归陈事。据汉郑玄解说,此诗是卫庄公夫人庄姜送庄公妾戴妫归陈时所作。庄姜无子,把戴妫的儿子视如己出。庄公死后,戴妫儿子为卫君州吁所杀,庄姜迫不得已把戴妫送回娘家陈国。上阙末尾这两句进一步以史事说明“人间离别”之悲。乍看似写离别之悲,细究之,昭君、陈后、戴妫均是或遭嫉妒,或受排挤,此处其实是词人以美人暗喻自己。明写离别,实为伤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