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教授那时有一大笔课题费, 有两个博士和一个硕士生生在做镀膜工艺研究. 很需要一个做微观组织研究的人. 修红是最合适的人选. 方教授还许诺, 修红不需要辞职了考博, 在职读博就行. 每月除了她本来的工资, 还给修红600元的额外补助.

说实话, 听上去这是个不错的机会, 待遇也不错. 现在要找在职读博的机会不是那么容易. 修红和张松商量. 两人都认为, 修红以后要在大学里做下去, 拿博士学位是势在必行. 这个机会不错, 方教授给的课题也比较有新意. 与工艺结合做研究, 比专搞纯理论研究更有意思一些, 也容易出结果. 于是, 修红就答应了方教授的要求.

当时有人提醒修红, 方教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 如果短时间不出成果的话, 他的脸色会很难看. 修红对此没太以为然. 天下乌鸦一般黑, 那有不逼学生出结果的导师? 自己不是个笨学生, 应该差不到哪里去.

于是修红就成了在职博士生. 因为大部分研究需要TEM, 她的硕士导师, 现在的实验室主任刘教授是挂名的第二导师. 修红就算是半导体实验室和电镜室联合培养的.

等到正式上了博士, 修红才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上了方教授的“贼船”了. 原来大学里各实验室都实行独立核算了. 做电镜实验是需要付钱的. 修红帮人做TEM, 一小时至少收200元. 需要修红准备做样品的话, 还需要另外付钱. 但是, 现在修红成了方教授的学生. 修红的博士又是两个组的联合培养. 那么修红做她的博士论文的实验就不需要交钱. 方教授便利用了这点, 把修红就成了方教授在电镜组的专门助理了. 他给每月给修红的那点补助费, 原来不够他做三个小时的电镜. 现在电镜组就成了方教授的私人实验室. 不管是不是与修红博士论文有关的样品, 全拿给修红. 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方教授这人, 用褒义词来说, 就是好奇心非常大. 几乎对每一个样品他都感兴趣. 都希望能细致地了解它的微观结构. 虽然说好奇心是一个好的科研工作者必备的优秀素质. 但这种素质, 对修红来说就成了灾难的根源. 隔三差五, 方教授就交给修红一个样品, 告诉她这个样品非常重要, 需要赶快出结果. 他的一句话, 对修红来说就是一系列细致繁琐的工作.

上博士以后, 修红比原来忙了不少. 她不仅要主要是负责管理操作透射电镜(TEM). 整理结果, 出实验报告, 带学生做实验. 改作业. 还要完成博士的学业. 她自己读博第一年还要上英语课, 看资料, 准备开题报告. 最要命的是, 方教授三天两头给她一个新的样品让她准备TEM试样然后上电镜. 修红有苦说不出. 因为第一个样品做得顺利, 方教授就以为修红有特殊本利. 好象吹口气就能把样品做成, 竟不听修红解释, 只要求修红赶快出电镜结果. 他急着要用.

上个学期, 修红就发现了方教授有这个苗头. 对当时还是男朋友的张松发了牢骚. 张松也没办法, 只是劝她: 忍. 在读博期间, 无论如何, 不能得罪导师. 不然以后麻烦很大. 他有的是办法治你, 最后还拖着让你毕不了业, 拿不到学位. 让你几年的功夫泡汤.

无奈, 修红只能忍.

22 半梦半醒(上)

六月一日, 星期四.

这一天是修红26岁生日.

早晨, 接到妈妈的电话: 祝她生日快乐. 嘱咐她今天一定要自己吃碗长寿面.

小时候, 修红每年的生日. 母亲都会专门为她下一碗面条, 里面卧两个鸡蛋, 告诉修红, 这是长寿面, 生日那天吃了,以后会长命百岁的.

后来有了张松, 每年生日, 张松也会给她下这么一碗面条.

今年呢?

上午, 修红有两节英语听力课. 有一个小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