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1 / 2)

“送回去,病中的逃奴还有什么活命的余地?哎,这个世间为何没有双全之法。”

“安得世间双全法。”

徐椒头疼地思索着,“和家里说,等回宫后,我找个功夫去庄子上看一看。自然会有个说法,现在还请为我周旋一二。”

兰樨点头称是。

徐椒隔着铜黄的镜子,见到兰樨匆忙离开的身影,忽又想起另一桩来。

徐家定然需要一个接替她的人,而她也需要一个真正的接班人,一个能够真正继承她想法的人。

要保医女馆,不能使得那里人亡政息,令医女馆颠倒。

她为何不亲自去寻找?

第32章 崔劭道:“蒿里,泰山之南,相传为幽冥通之所。”

徐林的心中亦是无比烦躁的。

此去汝阴吕翼之家寻找恭怀太子的信, 却在最后一刻遇到歹人埋伏功亏一篑。歹人将信夺走,吕翼当场被诛杀,安吉长公主受了伤, 自己护着长公主一路拼命这才逃出生天。

如今安吉长公主暂时在当地修养, 而他因身上有官位,不能久留, 只得赶回宣桂, 又接到旨意与徐椒汇合回到金陵。

说起来这半年, 徐林可谓“宦海沉浮”。

自那日“剿匪”被萧葳逮到之后,徐林被夺了外头骁勇营将军的职,回到中央封了散骑常侍的官。散骑常侍多奉天颜, 职责可虚可实,他当了没两日就又暂代了宣桂令这个地方官的位置,为宣桂城善后。

如今皇帝选出新一任宣桂令, 他便缴了印回京,继续做他的散骑常侍。

只是, 所有人都知道包括他自己也明白, 散骑常侍这类以备咨诹的官职, 于他而言是在浪费他的才华与他的出身。

徐林自己也心念他好好经营的兖州汝地。

可如今,谁都吃不准萧葳的意思。

“公子何不上一道自请试材的自荐表呢?”署中的谋士劝着。

“自荐表?”

“邯郸毛有自荐之说,陈思王作求自试之表, 陶公潜有自拔之言。公子仰承恭怀太子之教,入台阁, 出旷野, 贤举一时, 名扬两岸。今因种种之故,闲于庙堂, 何不自剖其心,明析于上。而今兖州有草动之声,陛下幸于采石、江夏,察布勘防,盖因于此。陛下定有求贤之望,实乃出世之时,公子何不自承其要,请以自试?”

徐林听罢,不置可否,叹道:“陛下早知我这号人,却不做他用,恐非毛遂、陶潜之例,怕是陈王故事。”①

陶潜、毛遂自荐成功是因为主君并不熟知他们。而陈王者曹植为魏帝所忌,即便作《求自试表》,魏帝依旧不纳。

皇帝弃用徐林,扶植陈宣,其间种种,恐怕不是一封书信就能回心的。

谋士犹豫再三,他避开徐林的眼睛,还是开口道:“公子······何不自请······投陈公帐下?”

”先生要我给陈宣作配?”徐林口气隐约不善。

“您深耕汝地多年,若能有一官半职,何愁功勤之事。有了功勋将来”

徐林眯起眸,冷哂道:“先生莫忘了,当年他如何掣肘我的。”

“依公子的身份,您若服个软,陈孝华也不敢公然作孽。公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啊。”

徐林隐隐明白谋士的意思,他有班底有部曲有名望,只要给他机会他定然能建功立。可如今陈宣是南兖州的刺史,他要当南兖州的官,必然需要给陈宣低头。

陈宣的家世、能力,徐林都看不上,何况当年正是陈宣的调度,才让他栽了大坑,失了汝地位置。

要他低头……要他低头,他怎么低得下去?

*

对于萧葳来说威胁消失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呢?

说服?劝降?威逼?利诱?归顺?

都不如物理意义上消灭。

徐椒是在庄子上接到会稽王的死讯的。

因你梁先帝□□导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