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1 / 2)

无止境的浪漫会产生另一种审美疲劳,频繁地换性伴侣也会丧失性经验的新鲜感。

关于好女人,我提过两个标准――灵性和弹性,现在仍觉得对。这主要是讲性格,如果这两个特征表现在身体上,也就是性感了。灵性是心灵的理解力。有灵性的女人天生慧质,善解人意,善悟事物的真谛。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

不论是谁,不论他(她)多么痴情或多么崇高,如果他的爱长期没有回报,始终不被爱,他的爱是坚持不下去的。

对于人的情感,科学永远只能解释局部,不能解释全部。

在真实的爱中必定包含痛苦。脆弱往往是由太依赖别人造成的。

恋爱是人生最美妙的时光之一,是神的赐予,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正相爱,就应该争取一种比较稳定的结合。

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透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

好了,我的告白如此苍白,几乎全是借用和引用智者的话,但是我真的希望那些在红尘中辗转的人们在这些话里找到一些慰藉甚至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接下来,我会写番外一篇:陈沫的告白。

下周见,诸位朋友。

陈沫的告白:爱是彼此最真挚的给予

爱是彼此最真挚的给予:

爸爸爱好文学,藏书颇丰。从小我就沉浸在文学的世界,喜欢看文学名著和经典的大家之作,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

刚上大学他向我推荐过一本书《董桥散文》。一个在大陆并不十分著名的旅英作家的作品。他说你好好看看其中的一篇《从相吸到相依》,文章的大致内容我摘录如下: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迈克•R•利波维奇的新论著叫做《爱情的神秘变化过程》。这本书里有一个观点非常浅白也非常重要。利波维奇说:“相吸跟相依是不同的。是爱的不同层面,相依是一种深厚温暖的感情,既能予人平静之感,又能教人萌欣慰之情。人类代代相传的先决条件是:第一,成年男女必会异性相吸,交成配偶,第二配偶的儿女必须受到保护,让他们度过无知的成长阶段而生存下去,相依之情不仅足以长时期维系母亲与婴儿的关系,也可以使父亲置身其间,连成一体。”

可惜,我们大家都把相吸跟相依这两种“爱”混为一谈,弄的纠缠不清,彼此痛苦。两性从相吸发展到相依的过程是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两性关系要保持“花前月下的柔情蜜意”并不容易,在感情升华为相依的过程中,情人应该有彼此容忍或迁就的涵养,这个时候,相吸时期的激情早该过去,这不是冷酷的现实而是自然的现象。况且,“相依”一点不冷淡,反而很温馨。利波维奇说:“在我们的文化意识形态里,我们要求男女之爱永远徘徊在花前月下。”这是人类婚姻生活痛苦的根源。

亨利•戴维•索罗说:“爱情无可救药,唯一的良药就是越爱越深。”“深”字一点不深,“深厚温暖的感情”就是深。易言之 ,是“相依”。 易言之 ,不是“相吸”。

看过这篇散文后,我和爸爸说:“爸爸,你和妈妈现在就是相依。”爸爸对我微笑不语。

我从没听见爸爸当着我的面深情款款的对妈妈“我爱你。”但是爸爸妈妈经常晚上一起散步,他们总是手拉着手。妈妈看着爸爸的眼神总是充满爱意和温柔。妈妈对我说:爱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你爸爸从来没对我说过“我爱你”可是他每次出差到外地都会给我和你买一件礼物 ,二十多年只要他在家基本包下洗碗做菜的家务,每晚都是他替我打洗脚水不让我去沾凉水。你小时候的尿布都是你爸爸洗的,在你不用尿布前,他洗过近万次尿布。对妻子和女儿的爱,就在这点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