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丰年听见动静也跑了过来,再加上还有魏阿娘,几个人挤在江家院子里对着这头驴又看又摸的。
拎着水桶从江家院子门口经过的何婶子,见里头叽叽喳喳很是热闹的样子,撇撇嘴就走了。这几家人的关系怎么好成这样了?连别人的驴都能养在自家院子里,那么大的味呢。
驴既然买回来了,只等着聂大山那边把车厢打好,然后两样一套上这驴车就可以用上了。
虽说魏家人今日还是走路去的食肆,但是想着马上就能坐驴车了,这兴奋劲一上来也不觉得累了。
去食肆开了门,打扫的打扫、洗菜的洗菜、挑水的挑水,几个人都忙了起来。
中午的时候,虽说来的人不如前一日那样多了,但是七八张桌子依旧是坐满了。来的人差不多都是这附近住着的人,昨儿听见那么大动静,今儿可不得来瞧瞧吗?
这人只要一在魏家食肆门前略微停下脚步,站在门口的魏宜茂立即上前去招呼人,“婶子来吃饭不?先进来歇歇脚,瞧一瞧也行。”
他说话既热情又不像那种只管拉着人往里进的,只客客气气地问着,就是不进来,也依旧是笑脸。哄得好几个明明只是往里面瞧几眼的婶子,都高高兴兴地坐进来了。
这一进来,闻着这满间屋子里萦绕的饭菜香味,免不了也就点上几个热菜热汤地尝一尝。
开业的第二日,大家伙依然很忙,晚上数钱的时候,各个都耐不住好奇心抻着脑袋往柜台那边瞧。左右这里大家也都不是外人,魏宜萱和魏宜芳数完了,抬头笑着说道:“今儿赚了十二贯钱。”
第45章 一听到这儿,魏宜茂和赵丰年欢呼几声,魏老爹和魏阿娘也喜笑颜开。魏宜……
一听到这儿, 魏宜茂和赵丰年欢呼几声,魏老爹和魏阿娘也喜笑颜开。魏宜萱也很高兴,觉得如今这样的日子比之从前好过了不少。既不用早起忙活一大通, 又不用日日赶着小推车或者提着篮子到处叫卖,一家子只需要在这间食肆里转悠, 就能赚这么多。
这之后的几日, 虽比不上第一日那样火爆但是魏家食肆的生意仍旧可以,一家子虽然忙但是心里都高兴得很。
另一头的周家,周庭文这会还不知道魏宜萱已经开了间食肆的事。深秋的天,他已经披上了一件厚实暖和的披风,坐在书房窗前在读书。
小松端了一盆炭火进来, 拿着烧火棍拨弄了几下,又听见了自家郎君咳嗽的声音了。
自打上回夏日里莫名其妙染了风寒,后来又发烧,痊愈之后这咳疾就久久好不了了。
周老夫人也担忧, 请了好多个郎中来瞧,药也喝了好多种, 可就是除不了根。
除了这个, 周老夫人还担忧另一件事,那就是和王家姑娘的亲事。上一回本说好了两家人一起去郊外山中寺庙去避暑,但是因着周庭文生病最后也不了了之了。那时候王夫人只说,再找机会给两个孩子相看。但是周庭文这病拖拖沓沓的,一直都没找到这个机会。
眼瞅着就要入冬了,周老夫人见这件事还没定下来,心里又急又无奈, 来到了周庭文的书房。
一进来瞧着自己儿子身形消瘦,又咳嗽个不停, 周老夫人坐在一边的圈椅上骂道:“给你瞧了多少郎中,抓了多少服药,你怎么半点都没好?你莫不是故意装病,想把那王家姑娘的事搅黄了?”
周庭文没说话,只自顾自地还在写字,只当没听见这番话。原先周老夫人瞒着自己伪作了休书将萱娘给休了,周庭文心中就还有口闷气,可这是自己娘亲,又说不得反抗不得,只好对她这番态度了。
周老夫人见他不作声,更是来气,到底舒缓了几口呼吸,将那股子火气压了下去。又劝道:“不管怎样,那休妻一事是转圜不得了,你还能如何?还不如趁早往前看,还有多少好女娘?那王家姑娘就是一个。”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那王家姑娘,那一年我们母子二人随你爹一起进京来,还常常去王家拜会。你那时候不是同那王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