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倒上第一杯,就让刘子隽闻出来了。这是生姜的味道,滋味这么冲鼻,肯定错不了。

刘子隽一手捂鼻,一手捂着自己的杯子不让倒,瓮声瓮气道:“我不爱吃生姜,辣辣的,我不要这个饮子。”

其余三人凑过去瞧,那杯子里橙红颜色泛着姜味的饮子还冒着热气,一定是刚刚煮好就端上来了。

“我大姐姐煮得不一样,你放心,加了红糖不会很辣的。”魏宜茂给他瞧瞧这一杯。

刘子隽闻了闻,确实有股甜味混着姜味一起,和往日里府上厨房做的不一样。好奇之下,刘子隽小心喝了一小口,起初还是熟悉的辣味,不过缓和许多,后来尝出甜味来了,嘴里这种又辣又甜的滋味也怪奇特的。

刘子隽咂摸咂摸嘴,此刻回甘的味道好似还不错呢。这盏饮子就这样留下了,四个小孩一边觉得这味道好古怪,一边又觉得怪好喝的,莫名其妙地就喝了一壶下去了。

这会子冬笋炒肉片的小铁锅也端上来了,几人也不讲客气,纷纷拿了筷子就开始吃起来。肉片入味,笋子又解腻,两者一块煮在一块,正是绝配!好久没尝到魏宜萱厨艺的几个人,很快就吃得肚子饱圆。

临走时,刘子隽还记得家里的父亲母亲,给魏宜茂说着:“明儿我就叫人来,记得把你这儿的小泥炉子和铁锅留一份给我。”魏宜茂应下。

就这样,魏家食肆里新出的冬笋肉片铁锅又在这儿快风靡了一阵子。很快天气就更更冷了,已是深冬时节了。

除了魏家日子红火,梧桐巷里还有一家人正欢喜着等待新生命的降临呢。

连带着这几日梧桐巷子里的人家又都开始忙活起来了。关婶子哆哆嗦嗦地进了魏家院子,赶紧去火盆旁边烤一烤。好一会身子才觉得有了热乎气,这才说明了来意,“魏婶子,再给我一块你家的布。”

关婶子这几日没干别的,吃了晚饭之后就忙着去各处人家里要布料。丰年娘就快生了嘛,这吉祥如意的百家被得尽快做起来了,正好小宝宝一出生就能盖上。

魏阿娘一听这话就知道是给丰年娘的,立即就进屋去裁了一块布出来。是一块石青色的料子,上面印着缠枝花的暗纹,关婶子一瞧就知道是块好料子。

想着前几年虎子还有喜桃出生的时候,那时候来魏家要布料子,还是简单常见的素料子。这几年过去了,显然魏家的日子好过了许多。

关婶子也觉得高兴,想了想自己可是好几年没做过这样的百家被了。“上一回还是何婶子家的虎子,再上一回是喜桃,一转眼他们几个小的都这么大了。”关婶子虽然自己没孩子,这会也感慨起来。

魏阿娘也笑道:“茂哥的百家被也是你做的,还有芳娘和萱娘的,我都还留着呢。”关婶子的手艺好,那百家被的寓意也好,梧桐巷里的几个孩子各个都身体强壮没病没灾的,长得可好了。

两人又聊到各家各户要给丰年娘的礼。关婶子做了百家被,江婶子做了虎头帽和虎头鞋。聂大山嘛,肯定是拨浪鼓这样的玩具,宋婶子一家定是送个银镯子。魏阿娘想好了,就送一顶厚实的绒帽。

“我家萱娘说了,这大冬天的坐月子就怕吹了风。反正各家都给小宝宝送的礼,咱们家还不如送给丰年娘,让她做个好月子。”魏宜萱的这个提议倒是挺好的,魏家人一致同意了。

想到何婶子,魏阿娘和关婶子一齐说道:“她定是送自己扎的大笤帚!”而后两人齐齐笑出声来,这何婶子谁家办喜事,就送自己扎的大笤帚。虽说她扎的确实很好用,但是这么些年来,家家户户实在是人手一把了,但她还是接着送。

有时也送别的自己编的玩意,上回魏家食肆开张,何婶子就送了自己编的不少竹篓子。用着装些菜装些肉的也挺实用的。

不过梧桐巷人家送的礼,向来是丰俭由人,都是大家伙的心意,两人笑笑也就过去了。

没隔几日,赵丰年就跟魏宜萱请了假。“我娘就要生了,阿奶说让我在家里多看着点。”丰年爹还得在铁匠铺子里干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