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老爹知道她惦记着这事,也时不时地帮忙瞧着呢。唯有魏宜萱一脸懵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等关婶子回来是有什么事吗?
魏宜芳在一边嗑着瓜子小声提醒道:“咱们那几个姨母家的小孩。”
咦?姨母家的小孩?魏宜萱完全没有印象,挠头想了想原书中似乎也没有提过几次吧。
魏宜芳见她还没想起来,正想在说几句,就听见巷子口驴蹄嗒嗒的声音,是关婶子回来了!
魏阿娘赶紧走到门口去,果然瞧见了风尘仆仆的关婶子架着驴车回来了。可是那驴车上就她一人,关婶子一见着了魏阿娘,还不等她问就扬头答道:“没碰见你那几个外甥和外甥女!”
魏阿娘闻言一愣接着勉强笑笑,和关婶子互相道了新年好之类的吉祥话,就又回了家。
魏老爹也听见了关婶子的话,又瞧见魏阿娘的脸色不好,就劝慰道:“恐怕是家里来了什么客人绊住了脚,要不然肯定就来了。”
关婶子那几个大姨和魏阿娘的几个姐姐是隔壁村的,彼此之间也都认识。往年关婶子回乡下过年,魏阿娘姐姐家的几个外甥、外甥女就会搭着关婶子的驴车一道来梧桐巷拜年,顺便再在这住几晚。
魏阿娘是姐妹三个中唯一一个嫁到京城里来的,虽说条件不是特别好,但也算是在京城有了落脚地啊。其他两个姐姐嫁到一个村里,离得近关系也好。后来大家各自有了孩子,那些小孩就喜欢过年来魏家玩,一直住到上元节过完才回去呢。
刚生下魏宜茂的那几年,魏阿娘的身子好着,魏家日子也过得去。两个姐姐的小孩来了,常常给她们买衣裳,带她们出去下馆子,去香水行洗澡,每一年正月都好好让她们在城里玩个尽兴。
那几年是三家来往最密切的几年,回回还托关婶子带些自家中的白菜、山芋、笋子啥的送来。
去年几个小孩来也只简单拜个年就回去了并没有住在这,魏阿娘那时候还没觉得有什么。
今年关婶子回来了,两个姐姐家的小孩竟然干脆没跟着一起来,魏阿娘有些伤心。觉着是自己这几年身体不太好,没什么精神招待好那几个外甥小孩,再加上家里条件也不如从前了,出手也就没那么大方了。
魏老爹在一旁还说着呢,“往年都是她们一群小孩给咱们来拜年,你若是想她们了,不若赶明租了驴车,咱们带上三个孩子也去瞧瞧她们。”
魏阿娘想着出嫁前姐妹三个就商量好了过年来自己家玩,清明节祭祖这样的节去姐姐家住,如今人家都不来了怕是自己去了也是自讨没脸,只道:“算了,怕是去了也是麻烦人家,还要管咱们吃喝。”两个姐姐家嫁的不如自己,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魏阿娘又怕让人家花了钱了。
魏阿娘不愿意去,魏老爹也就不再坚持了。
魏宜萱在一旁听完了,总算是弄明白了这一大串家长里短的事情。不过这样的亲戚来不来往也就是随缘吧,就因为前几年没招待好她们今年就不来了,那自家也犯不着上赶着。
所以除了魏阿娘还有一些淡淡的忧伤之外,其余人都默默地不作声了,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晚上姐妹俩躺在各自的床上熄了灯准备睡觉,魏宜萱又想起一件事问道:“阿爹的那个弟弟呢有消息没有?”魏老爹的父母也早早都去世了,一个大哥也得了咳疾走了好几年了,他娘子带着一个孩子改嫁了,后来就再也不和魏家来往了。
但是魏宜萱记得魏老爹还有一个弟弟,而且年纪还怪小的,两人相差了不少岁。原书中提过一嘴,魏宜萱的这个小叔叔性子也很不羁,经常和人在外面野。爹娘去世之后就和在外面认识的人一起外出经商去了。
这一走就是十好几年了,半点音讯也没有,好多人都说指定是死在外头了,还劝魏老爹给他立个衣冠冢的。魏老爹没照做,就当这个爱在外头疯玩的小弟弟还没玩够还没回家一样。
魏宜芳想了想,爹娘不提,平日里从来也没人提起过这个小叔叔了。于是在黑夜中小声道,“我觉着小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