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晏”字的发音已到嘴边,又被夏漓咽回。

比起不敢认,更多是怕认错。

自踏足北城以来,她不止一次幻想过他们的偶遇。

人潮来往的广场,摩肩接踵的地铁口,或是寂无人声的图书馆,他曾经的高中校园……

哪里都可以。

然而,一次也没有。

此刻的他,凭空出现,就像他当年凭空蒸发一样。

……那真是他吗,还是世界上另一个长相相似的陌生人。

夏漓兀自怔忡,对面的人却轻轻摔上了冷饮柜门,径直朝着她走了过来。

手机那端Jerry没有听见回应,疑惑地问了一句。

夏漓心不在焉地道声“抱歉”,说一会儿再打过去。

她将挂断的手机捏在手里,不觉屏住呼吸,看着他一步一步靠近。

直到清冷的气息已近在咫尺,夏漓在他身影遮落的阴影里无法自控地眨了一下眼,还未开口,对方已出声:

“好久不见。”

似乎声音的记忆更显可靠。

一如记忆中的清冷声线。

是他。

是晏斯时。

夏漓微微张口,然而并未第一时间发出声。

情绪来势汹汹,撞击心口。

那时,徐宁看过了她未完成的“回忆录”,她们探讨过一个问题。

她问徐宁,一个人真的会彻底消失于另一个人的生命吗?

徐宁说,你看我们毕业六年,高中同学你还保持有联系的还有几个人?微信群里倒是都在,但你会去主动联系吗?

她沉默。

徐宁说,我们和很多人的上一次见面,就是最后一次见面,这才是人生大部分时间的常态。

她说,我知道,我耿耿于怀只是因为没有道别。

就像一首词不能只有上半阕。

这种执念将她困在静止的时间里,不断徘徊,固执追寻那故事的下半阕。

哪怕文不对题,哪怕画蛇添足,哪怕狗尾续貂。

一场漫长叩问,终于得到答复。

好像那落了满身的末日山灰,一瞬散尽。

她停摆的时钟,重新开始走动。

此刻是2017年的2月,元宵刚过,风仍料峭。

北城的春天尚有一段时间。

夏漓微笑,隔着轻薄的雾气去看眼前的人,落落大方道:“晏斯时?好久不见。”

27 ? 27

◎南辕北辙的误会◎

第二十七章

/

晏斯时年前回的国。

彼时他已拿到MIT的CSE硕士学位, 收到了波士顿一家研究型科技公司的offer。

与此同时,接到消息,外婆戴树芳要来北城的医院做一个肿瘤手术。

他请假回国, 陪同手术。

手术虽有难度, 但很成功。

晏斯时让外婆留在北城,暂做休养。

陪同照顾的那段时间, 国内不少科技公司抛出橄榄枝, 邀请他回国工作。

其中有一家工作室背景资深,母公司在硅谷,刚刚组建完成了中国的研发团队。

晏斯时与他们面谈数次,最终决定接受offer, 成为团队核心算法的负责人之一,领导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相关研究工作。

外婆初愈,返回楚城,晏斯时则飞回波士顿, 拒绝了那边的offer,处理完剩余事宜, 正式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