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陷于‘孤岛’的交大电信新毕业生,没有被汪伪拉下水的。”
我的脑海中很快便浮现出了女主人设的构想:一个成熟谨慎、阴郁压抑的年轻女孩,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的无线电专业。她不太爱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却行动大于言语;她极其厌恶侵略者,却也不喜做无谓的牺牲。
简而言之,她有一套自己的认知和行为逻辑。
敲定女主徐应明后,便需要以她为中心,将其余重要人物联系起来。她可以和胡文怡、周先礼是同学、朋友;可以和周先良是工作关系,那么她的家人呢,她的家庭是什么样的?
徐从道的形象气质,最初的灵感来源是《巨流河》中齐邦媛的父亲齐世英先生当然,如果有看过这本书的朋友,也会发现其实这两个人几乎完全不同。除了“东北人、cc 系和留洋先进知识分子”这三个点有所参考,其余无论是性格还是人生轨迹,皆无一处相似。
至于男主,他是我的一众主要角色里最后确定的人物。实际上,在男主人设的设计中,我也确实遇到了不少的困难。首先最要紧的问题就是,男主朱砚平应该是一个怎样的身份?和徐应明的关系是同志还是敌人?还有,两个人要不要有感情线?当然,最后我还是决定剑走偏锋,将男主的人设定位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大特务”,一个曾经有过理想却在日复一日的争权夺利中迷失了自己的悲剧人物。但是这样一来,也给我的小说情节创作上了难度,毕竟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要写出男女主既合作又暗中交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物设定确定好后,便是大纲设计和小说基调的整体把握。我深知创作一本谍战小说的难度,我也希望自己写出来的是能够符合历史逻辑、整体风格贴合民国风貌的一部作品这也是在申签时我对编辑老师的承诺。
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搜罗民国时期的旧地图旧报纸,前往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旧址实地考察。甚至,考虑到女主的专业,我还特别去考了业余无线电台操作证虽然最后无奈发现这好像和我想象的有些出入。
但是不管怎样,我都希望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让《第 7 号无名档案》这个故事更加真实,也更加“落地”。
老实说,这样的“身临其境”确实有效。小说里所出现的大多数历史地点,我都曾亲自前往:重庆的驻渝办、龙门浩、歌乐山中美所;南京的梅园新村;上海的大桥大楼、虹口公园……有时候看着这些文字,想起曾经所见的今日之景,竟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恍惚之感,仿佛那些人、那些事,就近在眼前。
然而我最为遗憾的一事,则是未能来得及去一趟杭州。那时已经是四五月份,虽说有法定的清明五一节假日,可对于我们辅修人来说,不仅平常上七休零没有周末,就连清明五一也要上课,实在是来不及跨越几千公里再去一趟杭州。而更加棘手的是,民国时期的谍战相关历史资料,我能接触到的有关杭州的研究内容,实际上是远远少于上海和重庆的。因此,在最后这一部分,我能感觉到有一些情节设计是“飘浮”而不够“落地”的。即使我已经尽了全力,依旧不可否认此为本书之一大遗憾。
至于小说人物,在创作过程中,我尽可能地将他们塑造地丰满立体,也尽可能地呈现出差异化的命运结局。于是我们看见有人牺牲,有人叛变,有人信仰坍塌,有人背负污名,有人起义投向光明,也有人终其一生困于心魔,走向毁灭……
如果要问,谍报人员的归途是什么?
是殊途同归,还是渐行渐远?
小说里的每一个人物都用自己的选择和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为女主,徐应明不同于传统谍战作品中的正面女性形象。她阴郁、理智,在故事的一开始,甚至是冷漠而不择手段的。她可以为了掩护身份毒杀松平左惠子,也主张大规模的暗杀行动以挑起租界矛盾。
徐应明的性格与她的成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她的世界里,父亲是人们口中喊打喊杀的“汉奸”,学校里被那些进步同学孤立,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