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胡文怡是真正愿意了解自己,看到自己内心的人。徐应明不是没有尝试过反抗,但是一切却是没有结果的徐从道不会因为女儿的几句话就回头,身边的人也不会因此而展现出更多的善意。

渐渐地,徐应明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她不再以自己的真实面目示人,也不会轻易表露出自己的想法。她带上了伪装的面具,而这也是她对于自己的保护。也只有在面对胡文怡、黄汝琼这些亲近之人时,才会展现出内心柔软的一面。

但是徐应明并没有停止“反抗”,只是变得更加地谨慎,更加地隐蔽了。她清晰地看到自己作为一个学生力量的有限,因而不愿对敌人包括那些恶意正面对抗。

特训班的训练和军统特工生涯让徐应明变得更加的淡漠。在这个时候,她的心里只有对侵略者的恨意,她会不择手段地打击日本人,却不顾及其他。直到回到前线上海,当与故人重逢,亲眼目睹了抗战的残酷时,徐应明也在被潜移默化地改变着。

徐应明的底色是有些拧巴的,她敏感,内耗,也会言不由衷,但是她有足够的理智和清晰的目标,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不会因此耽误行动。只是事后,她却很难达成自己内心的自洽无论是面对胡文怡的不辞而别,还是间接将徐从道推向死亡。

决定背弃军统,加入共产党,是徐应明这一生中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实际上,此时的她尚未做好完全的准备。决心脱离军统只是因为,在她眼里,这个系统已经彻底无救了:大敌当前,他们却还在残害自己的同胞。徐应明意识到,自己从前的想法有多么可笑,不是学来本事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抗敌,她身处在这样一个体制中,便要受控于它的规则。

这是反叛,也是报复。

一九四二年初的徐应明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并不完善。她是在后来的一次次接触与合作中,深化了对于我党精神和理念的认识的,她的信仰也在一次次的行动中愈发坚定。

徐应明渐渐变得不再冷漠,我们也更多地在小说行文中看到她内心情感的流露。从前在军统的时候,朱砚平教给她要对别人够狠,周先良教会她要对自己狠,可是沈志荪却告诉她,真正的特工是心怀大爱的。

毕竟,谍战也好,斗争也罢,这些都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将侵略者赶出我中华国土,是让四万万同胞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