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应明刚踏进医院,就见到这两个人,她连忙冲上前,举起枪厉声道:“都给我住手,否则我开枪了!”

终于是停了下来。徐应明冷着脸看了看浑身狼狈的两个人,从中间穿过,径直向楼梯走去。然而在经过邓叔谧时,却突然停下脚步,转身一巴掌重重打在他的脸上。

邓叔谧看着她阴狠的神色,低下头,什么也没说。

徐应明不再理会两个人,她让护士带她去了黄汝琼的病房。

少女静静地躺在洁白的病床上,已然没了呼吸。

要记得我们前仆后继是为了什么??????

为信仰,为理想,为更好的新生活!??

情报的血腥味,实在不是常人能消受得了的。

22 争夺

《租借法案》通过后的一天,在大洋的另一头,以莫罗佐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在一间密不透风的房间里,终于和日本外交官达成了一致意见。伊万·杜金也参加了这最后一次谈判,看着双方负责人在拟定文件的末尾签下字,他知道这一切的分赃与出卖已经尘埃落定。

杜金没有忘记和徐应明的约定。两日后的一个清晨,徐应明在自家的信箱里发现了一份多余的《字林西报》,在“读者来信”的板块,一个署名 E.D.Thompson 的来稿人留下了 No.167 EdwardⅦ Avenue 的地址。

但是爱多亚路并没有 167 号住宅。徐应明在那里住过半年,对周围的环境了如指掌。

她将它和其他报纸一并取回,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锁上门。

这应当是一个加密地址。徐应明心想,这个署名确定是杜金无疑。但是,徐应明同样也清楚,杜金并非专业谍报人员出身,因此即便是加密,他也不会选择过于复杂的加密方式。

再者他也要保证她能够无误接收。

167 是密文,如果这是一次一密加密,那么她还需要一个和明文等长的密钥,然后逆向运算才能解密。杜金事前并没有和她约定过,因此徐应明确信它就藏在这一行文字里。

她想了想,重新读了一遍文字,最终目光落在了署名上。

E 和 D,两个字母,这是最有可能的密钥。但如果是这样,167 就不再是三个数字,而是拼在一起的 16 和 7毕竟在英文中只有 26 个字母,绝不可能出现 67 这个数字。

那么 E 对应的数字就只能是地址里的“Ⅶ”。

徐应明在草纸上飞快地写着:

E=7,D=6;   那么即意味着 16=N;   N(16)-E(7)=9,9mod26=9,   E(7)-D(6)=1,1mod26=1;

所以明文是 91。

杜金留给她的地址,是爱多亚路 91 号住宅。

她划根火柴,草纸在杯中燃烧殆尽。

徐应明望向窗外雾蒙蒙的天空,门前的梧桐树枝探到她二楼窗前,抽出星点嫩芽。她轻轻地舒了口气,压在心头的巨石似乎忽然间有了松动。

时隔一年,徐应明再一次走上熟悉的街道,心中五味杂陈。

街口饭庄大门前的腊梅依然如故,借着春风送来淡黄的清香。烟纸店也还在,老板还是老样子,拖个躺椅,在门前懒洋洋地晒起太阳。徐应明控制住自己想要看过去的目光,将思绪抽回,匆匆走过,按照报纸上的线索,最终站定在 91 号住宅的楼下。

杜金的公寓在二楼北侧,靠近里弄,隐蔽性很好。

徐应明轻轻地敲了敲门。

“你来了。”杜金的神色看起来有些不自然,“进来吧。”

屋子里陈设十分简单,看得出它的主人并没有常住于此。徐应明注意到杜金平日里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正静静地躺在窗边桌子上,一旁还有两个玻璃杯。她皱起眉头。

“你这里有其他人?”徐应明警惕地问道。

“没有。”杜金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