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晓南,有人要见你。”

于是她站起身,默默地跟在看守的身后,来到探监室。久违的光亮晃得她有些睁不开眼,她眯着眼睛,许久才适应过来。

典狱长也在。他模样恭敬地站在一个女子身后,莫晓南却看不清她帽檐阴影下的脸。

“长官,人带来了。”看守说完,便自觉地走到门口,站得笔直。典狱长见状,也识趣地找个理由便离开去。

探监室一时间只剩下门外执勤的两名看守。

徐应明摘下帽子,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人。

“莫晓南,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莫晓南有些意外地瞪大眼睛,随即反应过来,警惕地皱起了眉头:“你来做什么?”

徐应明原本半年前就该奉命前来“策反”莫晓南的,但是周先良在上海的出事几乎将她的计划完全打乱。朱砚平接手周先良的工作后,秉承着上面的意思,明里暗里释放了不少汉奸要犯。一时之间,民情激愤,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谭主任不得不授意南京肃奸委员会将人继续严加看管,并示意徐应明将“策反”工作延后进行。

但是这些她都没有对莫晓南说。

隔着铁窗,徐应明的目光落在莫晓南瘦削的面颊上。她比五年前憔悴了不少,脖颈处隐约可以见到当初刑讯留下的疤痕。

徐应明压下心中那一股难受的感觉,说:“我可以救你出来。”

莫晓南愣住了,在短暂的沉默后,她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近乎嘲讽的笑容。

“明天开庭,你现在来告诉我这些,”她盯着徐应明,缓缓地摇了摇头,“你敢出庭为我作证吗?”

徐应明的脸上依旧是没有什么表情,她向前走了两步,来到莫晓南的面前,压低声音缓缓说:“你如果同意为我们做事,明天在法庭上,我有办法保你无罪。”

“不可能。”莫晓南回绝得干脆,一双眼愤恨地瞪着她,“颠倒黑白,忠奸不辨,这就是你们军统的肚量?”

徐应明一把抓住她的手,瞥了眼门外的看守,然后盯着她的眼睛,摇了摇头。

“我父亲已经牺牲了,”她的声音很轻,听得莫晓南心中不由得微微一颤,“你想一想,就算现在外面都知道共产党在为你平反,我又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

莫晓南怔了怔,问:“老沈让你来的?”

“算是吧。”徐应明叹了口气,又恢复了正常的音量,“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证据有没有、是什么的问题,而是由谁来作证。莫小姐,现在没其他办法了,你若还相信我,我们可以再一次合作。”

她不留痕迹地将一张纸条塞进莫晓南的手里,身体向右倾了些,挡住看守的视线。

“就像当年一样。”

莫晓南飞快地扫过文字,抬起头,眼中满是不可置信。她死死地盯着徐应明的眼睛,睫毛微微颤了颤:“你……”

徐应明注视着她,用力地点点头。

莫晓南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微微仰起头,眼中的泪却还是流了下来。

徐应明沉默着,眼中却分明有了动容之色,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抬起手,轻轻地抹去了莫晓南眼角的泪水。

“被告莫晓南,女,31 岁,浙江镇海人,曾任伪南京政府调查统计部城北办事处处长,被捕前系伪南京政府政治部情报局军事处处长……”

法庭上,审判长宣布开庭后,检察官李杭之开始宣读起诉书。

“关于右列被告的民国三十五年度侦字第七一〇号汉奸莫晓南一案业经侦查终结,现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之罪名向首都高等法院第二审判庭提起公诉。”

莫晓南站在被告席上,负责押解的法警守在两侧,一旁是中共方面从上海专门请来的辩护律师。

在他们的对面,坐着公诉人李杭之检察官和军统南京肃奸委员会主任委员严家华。

“被告人,”审判长敲了敲法槌,看向莫晓南,“对公诉人上述指